[发明专利]一种风洞式燃料电池环境舱和微流道布风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29205.0 | 申请日: | 2021-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46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 发明(设计)人: | 刘瑜;王少华;裴冯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凌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9/02 | 分类号: | G01M9/02;G01M9/04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上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5 | 代理人: | 叶洋军 |
| 地址: | 2018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洞 燃料电池 环境 微流道布风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洞式燃料电池环境舱和微流道布风系统,该系统包括在环境舱的第一侧壁面下部设置的主进风口、在环境舱的第二侧壁面上部或在环境舱的顶壁上靠近第二侧壁面位置设置的主出风口,还包括在主进风口上部的第一侧壁面上分布的若干侧微流道进风口,在环境舱的底壁上分布的若干底微流道进风口,在环境舱的顶壁上分布的若干顶微流道出风口,以及在主出风口下部的第二侧壁面上分布的若干侧微流道出风口,每个微流道进风口和出风口均设有独立的风阀。本发明通过分布式微流道设置,结合矢量控制进风口方向,可消除燃料电池环境试验舱内的温场紊乱,有效控制舱内温度、湿度均匀稳定,同时可消除舱内死角可能造成的氢气局部聚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氢燃料电池试验环境舱和用于氢燃料电池试验环境舱的布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其中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终极清洁能源,在载货汽车、大型载客汽车应用方面有其独特的技术和环保优势,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测试试验舱因其涉氢安全要求高、发热量大、新风需求量大等因素,受现有技术的制约,当前常规使用的普通环境试验舱无法满足燃料电池测试需要,无法支持燃料电池系统大功率持续运行。
当前现有的通用环境试验舱存在的缺陷:
1、传统环境试验舱采用舱内对流的换热的方式会因为舱容较大,空气循环过程中容易产生局部涡流,进而导致舱内空气局部温差大,进而导致舱内温度和湿度紊乱,使试验工作无法进行。
2、传统燃料电池试验舱在进行试验过程的时候,因为氢气密度相对于空气较氢,容易在舱内死角处造成氢气的聚部汇集而不能自动向上汇集排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风洞式燃料电池环境舱的微流道布风系统,为燃料电池测试提供流场控制稳定、安全性高的环境模拟试验舱。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风洞式燃料电池环境舱的微流道布风系统,包括在环境舱的第一侧壁面下部设置的主进风口、在环境舱的与第一侧壁面相对的第二侧壁面上部或在环境舱的顶壁上靠近第二侧壁面位置设置的主出风口,还包括:在所述主进风口上部的第一侧壁面上分布的若干侧微流道进风口,每个侧微流道进风口设有独立的第一风阀,用于开闭微流道和调整风流方向,使气流对准涡流点,以消除涡流和局部温差;在所述环境舱的底壁上分布的若干底微流道进风口,每个底微流道进风口设有独立的第二风阀,用于开闭微流道和调整风流方向,使气流对准涡流点和样件死角,以消除局部温差以及吹散死角可能的氢气聚集;在环境舱的顶壁上分布的若干顶微流道出风口,每个顶微流道出风口有独立的第三风阀,用于开闭微流道,所述顶微流道出风口用于吸出热空气以改善舱内流场;以及在所述主出风口下部的第二侧壁面上分布的若干侧微流道出风口,每个侧微流道出风口有独立的第四风阀,用于开闭微流道,所述侧微流道出风口用于改善舱内流场,使舱内温度均匀。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风洞式燃料电池环境舱,包括燃料电池环境舱和用于燃料电池环境舱内气体循环使用的风洞,其中,所述燃料电池环境舱上设置有根据上面所描述的用于风洞式燃料电池环境舱的微流道布风系统。
本发明通过分布式微流道设置,结合矢量控制进风口方向,可消除燃料电池环境试验舱内的温场紊乱,有效控制舱内温度、湿度均匀稳定,同时可消除舱内死角可能造成的氢气局部聚集,为燃料电池测试提供流场控制稳定、安全性高的环境模拟试验舱。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基于风洞原理的燃料电池环境舱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凌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凌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92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合同签署单的签名验证方法
- 下一篇:一种适配于光纤网络的多类型信息传输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