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泵清洁用自动清洁机及清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29150.3 | 申请日: | 202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06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平中甫;刘慧勇;刘海明;杨延许;陈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瑞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3/04 | 分类号: | B08B3/04;B08B3/14;B08B13/00;F26B21/00;F26B23/00;G01M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洁 自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泵清洁用自动清洁机及清洁方法,泵具有吸气口、排气口和气镇口,清洁机包括用于测试气密性的测漏装置、用于清洗的清洗装置和用于烘干的烘干装置;测漏装置包括测试罐和测试管,测试管安装有第一电磁阀,测试罐还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清洗装置包括清洗水箱、吸水管、第一清洗管和第二清洗管,吸水管安装有第二电磁阀;烘干装置包括烘干器和烘干管,烘干管安装有第三电磁阀;清洁机还包括控制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烘干器皆与控制器电连接。本发明通过对测漏装置、用于清洗装置和烘干装置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对泵的测漏(气密性检测)、自动清洗和自动烘干的全自动化,保证泵的清洁效果以及抽真空时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合给隔膜泵清洁的清洁机及清洁方法。
背景技术
隔膜泵是容积泵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形式。它是依靠一个隔膜片的来回鼓动改变工作室容积从而吸入和排出液体或气体的。腔体设有通孔,腔体的内部安装主轴,偏心轴连杆组件安装于主轴,偏心轴连杆组件的连杆的端部对准通孔,并安装膜片组件,隔膜泵工作时,偏心轴连杆组件在电机的驱动下,带动偏心轴连杆组件作往复运动,使膜片组件来回鼓动。
每一隔膜片处都会设置一个出气口和一个进气口,出气口连接出气管路,进气口连接进气管路,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隔膜片处的气体的一呼和一吸,隔膜泵工作过程中,会有杂质等留在进出气管路和腔体中,一是,会造成管路堵塞;二是,时间长了,会影响隔膜泵的工作效率。因此,就需要定期对隔膜泵进行清洁,目前没有什么很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清洁,并对清洁后的隔膜泵进行气密性测试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泵清洁用自动清洁机及其清洁方法,通过对用于测试气密性的测漏装置、用于清洗的清洗装置和用于烘干的烘干装置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对泵的测漏(气密性检测)、自动清洗和自动烘干的全自动化,保证泵的清洁效果以及抽真空时的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一种泵清洁用自动清洁机,待清洁泵具有吸气口、排气口和气镇口,所述清洁机包括用于测试气密性的测漏装置、用于清洗的清洗装置和用于烘干的烘干装置;
所述测漏装置包括测试罐和测试管,所述测试管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测试罐,且另一端与所述吸气口连通,所述测试管安装有第一电磁阀,所述测试罐还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所述清洗装置包括清洗水箱、吸水管、第一清洗管和第二清洗管,所述吸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清洗水箱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吸气口连通,所述吸水管安装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清洗管的一端与所述清洗水箱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清洗管的一端与所述清洗水箱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气镇口连通;
所述烘干装置包括烘干器和烘干管,所述烘干管的一端与所述烘干器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吸气口连通,所述烘干管安装有第三电磁阀;
所述清洁机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烘干器皆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说,所述吸气口连接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一端与所述吸气口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吸水管连通,所述测漏管和所述烘干管皆与所述吸水管连接。
进一步地说,所述清洗水箱设有用于排气和回水的气镇回水口,还设有用于排气和回水的排气回水口,所述第一清洗管通过所述排气回水口与所述清洗水箱连通,所述第二清洗管通过所述气镇回水口与所述清洗水箱连通。
进一步地说,所述吸水管还安装有用于过滤水中杂质的过滤器。
进一步地说,所述清洗水箱还设有用于透气的透气口,所述透气口位于所述清洗水箱的上方。
进一步地说,所述清洗水箱还包括加注口和用于排水的排水口,所述加注口位于所述清洗水箱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瑞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科瑞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91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