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纳米孔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328503.8 | 申请日: | 2021-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38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法;高琪;潘新祥;李冬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G01N15/10;C12M1/34;C12M1/00 |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赵淑梅;李馨 |
| 地址: | 11602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微流控 芯片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纳米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孔在微流控芯片上制备得到;所述微流控芯片由PDMS芯片(1)与载玻片(2)键合而成,所述PDMS芯片(1)中设置有微通道(5),所述微通道(5)两端分别与入口样品储液池(3)和出口样品储液池(4)连通;所述微通道(5)由入口至出口依次为主通道一(13)、缩放通道(10)和主通道二(14),且所述缩放通道(10)位于微通道(5)的中间段;所述缩放通道(10)中间段为梯形结构,形成梯形微通道(6),所述梯形微通道(6)两侧壁面对称设置有圆弧形凹槽,微尺度球形颗粒通过凹槽嵌入梯形微通道(6)内,且与梯形微通道(6)两侧凹槽壁面和上下水平壁面相互接触;所述微尺度球形颗粒(7)与梯形微通道(6)内壁之间形成四个微小间隙即为纳米孔(8);
所述梯形微通道(6)长度为10-15μm,梯形微通道入口(11)宽度为5-10μm,梯形微通道出口(12)宽度为1-4μm;
梯形微通道入口(11)宽度大于微尺度球形颗粒(7)的直径,梯形微通道出口(12)宽度小于微尺度球形颗粒(7)的直径,具体尺寸选择由所选微尺度球形颗粒(7)的直径决定;
所述微尺度球形颗粒(7)的直径为2-5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纳米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5)的长度为1-2cm,高度为2-5μm,具体高度由微尺度球形颗粒(7)的直径决定,微通道(5)的主通道一(13)和主通道二(14)宽度为20-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纳米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缩放通道(10)的长度为50-7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纳米孔,其特征在于:入口样品储液池(3)和出口样品储液池(4)上均设置有储液管(9)。
5.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纳米孔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软光刻加工:利用软光刻技术,在PDMS芯片(1)上制备微通道(5);
S2、键合:利用打孔器,在PDMS芯片(1)上制备入口样品储液池(3)和出口样品储液池(4),然后将PDMS芯片(1)与载玻片(2)键合,完成微流控芯片的加工;
S3、加入颗粒:将微尺度球形颗粒与缓冲液充分混合和稀释,形成颗粒混合溶液,然后将颗粒混合溶液经加至入口样品储液池(3),在压差作用下将颗粒输送进入梯形微通道(6)内,然后用镊子轻微挤压PDMS芯片(1)表面,使微尺度球形颗粒(7)通过凹槽卡在梯形微通道(6)内;
S4、移出溶液:使用移液枪将储液池中多余的颗粒混合溶液吸出,并用水溶液冲洗微通道,固定在梯形微通道(6)内部的微尺度球形颗粒(7)与通道壁面之间形成的四个微小间隙即为纳米孔(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液为磷酸缓冲盐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850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DDR访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探测器的自动化测试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