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式农业育苗装置及其育苗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25638.9 | 申请日: | 2021-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5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魏健峰;赵平;王焕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健峰 |
| 主分类号: | A01G18/64 | 分类号: | A01G18/64;A01G18/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48000 山西省晋城市城***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农业 育苗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农业育苗技术领域的一种移动式农业育苗装置及其育苗方法,包括多个等间距的承载环板,多个承载环板中央通过支架转动设置有同一根固定杆,最下端的承载环板底面设置有用于移动设备的轮组机构,承载环板上端设置有多个种植篮,承载环板和种植篮之间设置有可根据苗种重量自动调节苗种间距的调节机构;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蘑菇育苗均采用堆放形式育苗,在狭小的空间内,空气流通性差,使得蘑菇菌丝无法汲取到足量的氧气,导致蘑菇菌丝出现生长缓慢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育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移动式农业育苗装置及其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蘑菇育苗采用农业尤为重要,其中对于蘑菇育苗和其他育苗差异角度,且过程及其繁琐;首先预湿建堆前3d,将玉米芯、干牛粪预湿。在干净整洁的水泥地上将玉米芯铺在底层,盖一层干牛粪,堆置成高1m,长度不限的堆,每天浇pH8.5的石灰水,直到底部有水溢出,使料充分湿透;其次建堆选择地势较高、近水源且靠近菇房、地面硬化的场地,建成堆宽2.0m,高1.5m,长度不限的发酵堆,料和牛粪尽可能混匀,料偏干加水,用草苫覆盖保温保湿(雨天用塑料膜覆盖),第2天开始测料温,正常情况下堆温在第3天应升到70℃;再而进行翻堆第一次翻堆在建堆后5~6d堆温开始下降时进行。先在外层料上喷水,然后上下内外交替翻料,同时把尿素、过磷酸钙、石膏粉、石灰粉全部撒入料内混合均匀。翻堆后重新建堆,宽为1.7m,高度不变。在建堆中心线上,按间隔0.5m打直径2~3cm的孔,以利透气散发氨气,堆顶覆膜以利升温。经过2d料堆温度上升到70~80℃时,揭开薄膜,增加料内通气性;第二次翻堆一般在第一次翻堆后4~5d进行,方法同上。翻堆时加入0.5kg三氯杀螨砜,1.5kg多菌灵,防治螨类及杂菌。料堆宽度变窄为1.5m,高度不变,覆盖塑料薄膜。翻堆2d后掀开料堆顶部部分塑料薄膜,同时卷起四周底部塑料薄膜,进行透气发酵;第三次翻堆在第二次翻堆后3~4d进行,此次翻堆要求均匀喷洒2.5%敌敌畏0.5kg,40%甲醛溶液2kg,调节pH8,调整料含水量为65%~70%。此次建堆宽度为1~2m,高度为0.8~1m,以利透气,降低料堆温度,培养大量的放线菌;最后进行发菌,播种后1~5d,以保温保湿为主,在菌丝萌发正常的情况下不通风或少通风,促进菌种尽早萌发定植,封住料面。发菌6~10d,菌丝已基本封面,随着菌丝吃料的深入,逐渐加大通风量。发菌11~18d,当菌丝长至料层1/2时,要及时打孔通气,同时加大通风量,增加料内氧气含量。当菌丝长至料层2/3以上时,准备覆土。
现有的蘑菇育苗均采用堆放形式育苗,在狭小的空间内,空气流通性差,使得蘑菇菌丝无法汲取到足量的氧气,导致蘑菇菌丝出现生长缓慢的问题;其次由于采用堆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上下端的蘑菇育苗成熟期不同,从而难以进行大面积一次性移植,且菌丝成熟后,堆叠不方便搬运,从而造成了育苗时间不能进行统一,浪费人力物力。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移动式农业育苗装置及其育苗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农业育苗装置及其育苗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蘑菇育苗均采用堆放形式育苗,在狭小的空间内,空气流通性差,使得蘑菇菌丝无法汲取到足量的氧气,导致蘑菇菌丝出现生长缓慢的问题;其次由于采用堆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上下端的蘑菇育苗成熟期不同,从而难以进行大面积一次性移植,且菌丝成熟后,堆叠不方便搬运,从而造成了育苗时间不能进行统一,浪费人力物力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健峰,未经魏健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56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