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极补锂方法及锂离子储能器件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25546.0 | 申请日: | 202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647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吴田;马福元;赵宇;臧孝贤;赵旭;成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4/66;H01M4/80;H01M10/0525;H01M10/0585;H01M10/0587;H01G11/06;H01G11/26;H01G11/30;H01G11/50;H01G11/84;H01G11/86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羽振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极 方法 锂离子 器件 制作方法 | ||
1.一种锂离子储能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极片(8)、负极极片、电解液和正负极之间的隔膜(9);所述的正极极片(8)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层;所述的负极极片为夹层结构,负极极片包括两层多孔双面镀铜薄膜集流体、两层多孔双面镀铜薄膜集流体之间的金属锂电极层(6)以及两层多孔双面镀铜薄膜集流体外侧的负极活性层(4);所述的多孔双面镀铜薄膜集流体主要由双面镀铜薄膜集流体(7)和多孔结构(3)组成;双面镀铜薄膜集流体(7)主要由PET层(2)和铜层(1)组成,PET层(2)两面均设有铜层(1);双面镀铜薄膜集流体(7)上设有贯穿的多孔结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储能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面镀铜薄膜集流体(7)上的多孔结构(3)的孔隙率为5%-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储能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双面镀铜薄膜集流体的厚度为1-1000um,其中铜层的厚度为0.02-3u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储能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双面镀铜薄膜集流体和负极活性层(4)组成多孔负极带(5)。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储能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双面镀铜薄膜集流体(7),在双面镀铜薄膜集流体(7)的单面上涂覆负极活性物质,然后干燥冷压、模切和分切,再在双面镀铜薄膜集流体(7)上未涂覆负极活性物质一面用物理打孔方式打孔形成多孔负极带(5);
S2、将两卷多孔负极带(5)和一卷金属锂电极层(6)堆叠在一起,金属锂电极层(6)位于两层多孔负极带(5)之间,两层多孔负极带涂覆有负极活性物质一面朝外,金属锂电极层(6)分别与两层多孔负极带(5)的铜层(1)接触,然后经过预压后形成夹层结构的负极极片;
S3、将制备好的夹层结构的负极极片与正极极片(8)、隔膜(9)卷绕或叠片后形成电芯,之后注入电解液后,形成锂离子储能器件,其中负极极片的多孔负极带作为负极,负极极片的金属锂电极作为第三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储能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的双面镀铜薄膜集流体是采用高频蒸发或磁控溅射的方法将金属铜镀到PET薄膜上而制成的,并采用双面镀铜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储能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负极打孔采用的物理打孔方式为激光打孔或针辊打孔,在多孔负极带上形成非贯穿的孔。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储能器件的负极补锂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外部电源的控制方式进行补锂,负极极耳接外部电源的正极,金属锂电极接外部电源的负极,然后采用恒电流、恒电压或恒功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测试方法进行补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锂离子储能器件的负极补锂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调控恒电流、恒电压或恒功率大小的测试手段来控制补锂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554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点芯用引线框架上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抽油机润滑故障油路堵塞清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