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疗数据资产管理系统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24255.X | 申请日: | 202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8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柴雪挺;汪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联众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10/00 | 分类号: | G16H10/00;G16H10/60;G16H1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敦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96 | 代理人: | 姜术丹 |
地址: | 310002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疗 数据 资产 管理 系统 平台 | ||
1.医疗数据资产管理系统平台,其特征在于,具体工作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从医院各业务应用系统中采集原始医疗数据,数据采集模块与辖区内所有医院的电子病历(EMR)、影像检查RIS、检验LIS相对接,从公共卫生数据中心采集传染疾病数据和非传染性疾病数据等,运用5G新型网络架构的技术研发,快速定位采集全数据,数据同步到云;
步骤二:将归档和存储后的数据进行初步的数据清洗和格式化,将数据中心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多维度的清洗,将整合临床数据和个人健康数据形成患者完整的健康档案数据保证数据形成统一标准的格式;
步骤三:按照数据采集的医院的名称以及数据产生的日期,集合该数据产生的患者的信息进行规律性编码整理,最终呈现出一个唯一且真实有效的编码;
步骤四:数据编码后可以应用于检查结算及医院内管理模块,可方便医院精准查询某一数据,将数据资源整合以后可用于业务结算,减少因为数据的无形性而导致医院结算方式复杂的现象,制定数据可视化编码的规则,确定数据管理及查询权限,建立溯源查询机制;
步骤五:数据编码后可以应用于口袋病例个人资产管理模块,系统内设置板块将患者个人数据进行可视化编码管理,可查询到此次检查项目的医院、数据保管机构等,在数据保管的层面下,可自主选择是否对过往数据进行续费管理;
步骤六:数据编码后可以应用于药研系统所需资产授权管理模块,每一个实验患者产生的数据也可进行数据资源编码化,方便进行比较编码管理,产生数据化的资源系统之后会更直观的进行结论查询,溯源等。
步骤七:数据编码后可以应用于AI研发系统管理模块,每使用一组数据需要通过系统平台征得患者本人同意,并支付一定的数据资产使用费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数据资产管理系统平台,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采集的数据包括申请采购的医疗用品或服务的编码,发生的变动事件以及事件对应的时间,医疗报告上的检查编号、患者ID、医院编号,患者的身份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数据资产管理系统平台,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经机器学习系统归总后的关键信息按时间顺序更新患者时间编码,每一个患者具备一条时间轴,每个时间点的诊疗信息以纯数字的编码记录,时间编码可以直接由计算机识别,也可以通过图表方式展示给人眼阅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数据资产管理系统平台,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将数据资源对应的医疗服务或用品进行分配时,采用编码区间的方式分配给不同医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数据资产管理系统平台,其特征在于:骤四中将数据资源对应的医疗服务或用品提前预设编码范围,医疗服务或用品提前采购,当某医院编码余额达到阈值时,触发告警机制,通知负责人,进行补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数据资产管理系统平台,其特征在于:步骤七中通知患者本人时采取短信平台进行告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联众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联众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425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云计算服务器阵列机柜
- 下一篇:一种轴向伸缩微调式汽车用电缆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