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转机械的故障模拟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21372.0 | 申请日: | 202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90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卢红;张伟;黎章杰;张永权;杨明辉;彭迪;林煌;谢士文;吴万;叶倬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9/00 | 分类号: | G09B9/00;G01M13/021;G01M13/025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孙迪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机械 故障 模拟 系统 | ||
1.一种旋转机械的故障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故障模拟平台、负载装置以及控制采集系统;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两个驱动件以及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具有两个输入端,两个所述驱动件分别与所述齿轮箱的两个输入端固定连接,以分别驱动所述齿轮箱的两个输入端转动,所述齿轮箱的输出端与所述故障模拟平台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故障模拟平台的输出端与所述负载装置固定连接;
所述控制采集系统分别与两个所述驱动件以及负载装置电连接,以分别控制两个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转速、输出转矩和控制所述负载装置的输出负载,所述控制采集系统还用于采集所述故障模拟平台的运动状态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机械的故障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模拟平台包括壳体、第一转轴、两个传动齿轮、两个齿轮故障模拟模块以及切换机构,所述齿轮箱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转轴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输出端与所述负载装置固定连接;
两个所述传动齿轮间隔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齿轮故障模拟模块一一对应、并与所述齿轮故障模拟模块啮合;
所述切换机构可分别使两个所述传动齿轮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当所述传动齿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传动齿轮可相对所述第一转轴转动,当所述传动齿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转轴限位;
所述控制采集系统用于采集两个所述齿轮故障模拟模块的运动状态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机械的故障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包括两组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与所述传动齿轮一一对应;
所述切换组件包括限位件以及套筒,所述限位件以及套筒间隔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限位件的侧面与所述传动齿轮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套筒与所述第一转轴滑动连接、并可随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套筒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限位件配合的限位槽;
可滑动所述套筒,以使所述套筒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当所述套筒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套筒与所述限位件分离,当所述套筒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套筒与所述限位件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机械的故障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模拟平台还包括轴承故障模拟模块,所述轴承故障模拟模块的输入轴与任一所述齿轮故障模拟模块的输出轴可拆卸连接,所述控制采集系统还用于采集所述轴承故障模拟模块的运动状态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机械的故障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故障模拟模块包括故障齿轮、第二转轴以及齿轮安装座,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齿轮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故障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上、并与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故障齿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机械的故障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故障模拟模块包括故障轴承、第三转轴以及轴承安装座,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与其中一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故障轴承套的内圈设于所述第三转轴上、并与所述第三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安装座套设于所述故障轴承的外部、并与所述故障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机械的故障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模拟平台还包括对开式联轴器,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与其中一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通过所述对开式联轴器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机械的故障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采集系统包括工控机、PLC模块、运动控制系统以及模拟量采集系统;
所述工控机与所述PLC模块电连接,所述PLC模块与所述运动控制系统以及模拟量采集系统电连接,所述工控机用于通过所述PLC模块和运动控制系统来分别控制两个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转速、输出转矩以及控制所述负载装置的输出负载;
所述工控机还用于通过所述PLC模块和模拟量采集系统采集两个所述齿轮故障模拟模块和轴承故障模拟模块的运动状态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137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象处理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非易失性D触发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