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头部固定托架及制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21294.4 | 申请日: | 2021-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52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 发明(设计)人: | 曹铭英;李飞丽;张紫琪;蒋晓清;黄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中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G13/12 | 分类号: | A61G13/12;A61B90/14 |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一加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78 | 代理人: | 杨芳 |
| 地址: | 4000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头部 固定 托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头部固定托架及制作方法,包括U形架体,架体开口侧的两端均设有沿架体宽度方向延伸且位置可变的套筒,活塞将套筒内腔沿套筒长度方向分割为背压腔和回缩腔,背压腔内设有背压弹簧,回缩腔设有用于连接压缩气源的接口,活塞杆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活塞杆一端穿过套筒并连接有预固部,以通过两预固部的相向靠拢预固定患者头部;套筒外套设有气囊环,气囊环设有连接压缩气源的接口,可通过两气囊环的鼓胀终固患者头部,且在气囊环鼓胀终固患者头部后活塞杆向背压腔缩回。本发明能够有效的固定患者头部、避免患者皮肤产生压力性损伤和眼部并发症,同时便于观察患者的气管和眼部受压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头部固定托架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俯卧位是颅脑外科和脊柱外科术中常用的体位之一,需要使用头部固定托架支撑固定患者头部。由于在手术过程中不便更换体位,容易造成患者头面部皮肤发生压力性损伤及眼部并发症,通常采用硅胶材质的架体作为头部固定托架,其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抗压性,能够使患者的头部的重量均匀分配在硅胶上。但硅胶头架无法根据患者脸型进行调节,且全麻患者的气管插管位置、眼睛受压情况等均不便观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头部固定支架容易造成皮肤产生压力性损伤、不便观察气管、和不便观察眼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头部固定托架,能够有效的固定患者头部、能够避免患者皮肤产生压力性损伤和眼部并发症,同时便于观察患者的气管和眼部受压情况。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头部固定托架,包括开口向上的U形架体,所述架体开口侧的两端均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沿所述架体宽度方向延伸的套筒,所述套筒在所述架体宽度方向的位置可变;所述套筒内适配有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将所述套筒内腔沿所述套筒长度方向分割为背压腔和回缩腔,所述背压腔内设有背压弹簧,所述背压弹簧用于将所述活塞顶向所述回缩腔,所述回缩腔设有用于连接压缩气源的接口,所述活塞杆一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一端穿过所述套筒并连接有预固部,以通过两所述预固部的相向靠拢预固定患者头部;所述套筒外套设有气囊环,所述气囊环设有连接压缩气源的接口,可通过两所述气囊环的鼓胀终固患者头部,且在所述气囊环鼓胀终固患者头部后所述活塞杆向所述背压腔缩回。
本发明提供的头部固定头部在使用时,将头部固定托架固定在手术床床头,然后通过医护人员的支撑将患者头部深入架体的开口内并调整患者头部的姿态,以确保手术的正常进行和避免对患者颈椎造成损伤,然后相向移动两套筒;当两预固部接触患者面部时开始压缩背压弹簧,直至放松患者头部时患者头部不会下移,以对患者头部进行预固定。
对患者头部预固定后,撤去医护人员的支撑,通过高压气源对气囊环和回缩腔进行充气,使得气囊环鼓胀、随着气囊环的鼓胀,气囊环和回缩腔内的气体压力升高,直至气囊内的压力达到设定值,从而通过两气囊环的鼓胀终固患者头部;此时,回缩腔内气体的压力作用在活塞上的压力大于压缩弹簧作用在活塞上的压力,从而压缩压缩弹簧,使得活塞杆缩回活塞筒,解除预固部作用在患者面部的压力,即且在气囊环鼓胀后活塞杆向背压腔缩回。
其中,本发明通过两预固部先预固定患者头部,再通过对气囊环固定患者头部,然后再撤去两预固部对患者面部的挤压;相对于直接采用预固部固定患者头部,患者面部受的压力较小,能够避免患者皮肤产生压力性损伤和眼部并发症;由于先通过预固定部固定患者头部,在气囊环充气时不会引气囊环的鼓胀而导致患者头部体位发生改变,相对于直接采用气囊环充气固定患者头部,能够确保患者头部保持预设的体位,确保手术的正常进行和避免对患者颈椎造成损伤。
因此,本发明提供头部固定托架通过气囊环终固患者头部,由于气囊环和患者侧脸有足够的接触面积,患者面部所受的挤压力较小,在能够有效的固定患者头部的同时,能够避免患者皮肤产生压力性损伤和眼部并发症,且通过两侧的气囊环固定患者头部,不会对患者正面部和颈部造成遮掩,以便于观察患者的气管和眼部受压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中医院,未经重庆市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12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