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斜孔零件相交孔轴线校对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19462.6 | 申请日: | 202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00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林胡斌;徐夏;韩春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海洋动力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1/00 | 分类号: | B23B41/00;B23Q15/26;B23Q17/24;G01B5/00;G01C9/00;G01C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陈传喜 |
地址: | 2013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零件 相交 轴线 校对 | ||
本发明涉及斜孔零件安装定位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斜孔零件相交孔轴线校对器,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底部支撑杆,所述底部支撑杆的上部活动套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斜向支撑脚,所述支撑板下部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刻度盘。该斜孔零件相交孔轴线校对器,通过将装置壳体的高度安装有水平检测仪,方便带动壳体的角度进行校准的作用,同时经过将一字激光器向前端照射激光,即可带动激光照射在斜孔的外部,即可方便带动一字激光器与斜孔之间进行拼接限定,并经过推动变径套,即可带动变径套活动套接在圆孔的内部,并增加定位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斜孔零件安装定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斜孔零件相交孔轴线校对器。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中,由于受机床进给方向有限限制,加工零件上的斜孔时往往需要转动零件和偏移主轴来适应加工的需求,而加工斜孔接通孔,往往需要调整定位,二次上车,根据图纸给的尺寸和划线敲的样冲眼进行接通加工。因机床主轴伸出太长、钻头钻偏、划线误差等原因,接通孔接穿部分不足甚至未接穿,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从而研发出一种斜孔零件相交孔轴线校对器。
在现有的斜孔零件相交孔轴线校对器中,出现因机床主轴伸出太长、钻头钻偏、划线误差等原因,接通孔接穿部分不足甚至未接穿,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同时接通孔出现不同偏转角度时,常见的定位装置只能对水平角度进行安装,定位校准装置无法对斜孔内部进行穿插零件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斜孔零件相交孔轴线校对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斜孔零件相交孔轴线校对器,具备通过装置水平检测仪安装在壳体的内部,即可根据观察水平检测仪,即可带动壳体与水平面校准的问题,同时经过一字激光器向前端照射光线,即可带动一字激光器延伸至斜孔的上端,即可在对变径套进行安装时,方便进行定位;同时对斜向孔进行穿插变径套时,通过转动伸缩支撑杆的长度,即可带动支撑板的偏转角度进行调节,并根据观察刻度指针与刻度盘之间的偏转角度,即可带动变径套改变偏转角度,并带动变径套偏转的角度进行观察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斜孔零件相交孔轴线校对器,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底部支撑杆,所述底部支撑杆的上部活动套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斜向支撑脚,所述支撑板下部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刻度盘,所述底部支撑杆上部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刻度指针,所述斜向支撑脚一侧的外侧安装有伸缩支撑杆,所述支撑板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活动槽,所述支撑板的左侧活动套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基准棒定位柱,所述基准棒定位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基准棒,所述基准棒定位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部螺纹连接有紧固螺帽,所述壳体上部的右侧活动套接有定位棒,所述壳体上部的中部活动套接有基座,所述基座的外侧安装有紧固螺栓,所述基座上部的左侧安装有一字激光器,所述基座上部的内部安装有激光器定位柱,所述壳体上部的外侧安装有水平检测仪,所述基准棒前端的外部安装有变径套,所述基准棒中部的内部安装有变径套定位销。
优选的,所述底部支撑杆和支撑板连接处之间安装有螺栓,所述螺栓的中部安装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外侧与刻度指针的中部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刻度指针与支撑底座上部水平面保持垂直状态,所述刻度盘的外侧开设有刻度槽。
优选的,所述底部支撑杆和斜向支撑脚呈三角形,所述斜向支撑脚向后端最大偏转角度为四十五度,所述伸缩支撑杆的上部和下部分别活动套接在斜向支撑脚和底部支撑杆的外侧,所述伸缩支撑杆由伸缩杆和伸缩夹套组成。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内部依次开设有四个活动槽,所述螺纹杆活动套接在活动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基准棒定位柱卡接在壳体的内部,所述支撑板夹持在壳体和紧固螺帽之间,所述基准棒定位柱上部的背面开设有滑槽,所述定位棒穿过壳体同时活动套接在基准棒定位柱上部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海洋动力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中船海洋动力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194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