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硒水稻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18084.X | 申请日: | 202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4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胡萍;陈泽霖;许勇;陈彬;穆光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C1/08;A01C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张金铭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硒水稻的生产方法,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富硒水稻的生产方法包括:在种植过程中,对占总面积10‑20%的水稻进行富硒操作,待收获之后得到富硒水稻和非富硒水稻,分别检测富硒水稻和非富硒水稻中的硒含量,根据目标硒含量计算富硒水稻和非富硒水稻的用量比,然后将符合用量比要求的富硒水稻和非富硒水稻混合。该方法显著降低了富硒操作的成本和劳动强度;能够得到硒含量标准化的产品,有利于富硒水稻的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富硒水稻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硒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硒和维生素E同是抗过氧化物质,对缺少蛋白质引起的营养不良的儿童有治疗作用,对某些可能的致癌物质具有抵抗作用。人体缺硒的表现主要是脱发、脱甲,部分患者出现皮肤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神经症状及牙齿损害。人轻度或中度缺硒,其征兆或症状不明显。人体缺硒可能产生的疾病:能量缺乏性营养不良、血溶性贫血、克山病、大骨节病、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肝硬化、胰腺炎、纤维瘤、癌症、肌瘤、不妊症、糖尿病、白内障等。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意识到缺硒的危害,所以各种补硒保健品大量产生,但是,对于越来越追求健康的现代人,人们更倾向于通过食补来代替药补。
大米是我国国民的主食,其含硒量的高低与人体硒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大米具有易储藏、可长期销售,消费者通过长期食用有机硒大米可以使补硒更持久,效果也会更明显。因此,有机硒大米是人们补硒的最佳途径。
但是,现有的水稻富硒方法,多是对水稻叶面喷施含硒无机盐,这种叶面喷施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硒肥的施用量高,大大增加了肥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严重制约了富硒水稻产业的发展;(2)现有的富硒方法均为水稻富硒收获后直接包装或食用,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导致大米的硒含量不稳定、不易控制,很难将富硒标准化;(3)进行水稻富硒需要额外增加劳动成本,会大大降低农户的积极性,影响富硒水稻的推广。
此外,目前水稻富硒方法还存在以下问题:(1)硒利用率低、无机硒残留量大、富硒效果差;(2)只注重富硒,未将富硒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有机的结合起来,也降低了富硒水稻的推广价值。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硒水稻的生产方法,旨在显著降低富硒成本和劳动成本,并使最终产品的硒含量达到标准化要求。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富硒水稻的生产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种植和加工;
种植:在种植过程中,对占总面积10-20%的水稻进行富硒操作,待收获之后得到富硒水稻和非富硒水稻;
加工:分别检测富硒水稻和非富硒水稻中的硒含量,根据目标硒含量计算富硒水稻和非富硒水稻的用量比,然后将符合用量比要求的富硒水稻和非富硒水稻混合;目标硒含量为0.1-0.3mg/kg。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种植过程中仅对占总面积10-20%的水稻进行富硒操作,显著降低了富硒操作的成本和劳动强度;在收获之后通过测试富硒水稻和非富硒水稻中的硒含量,根据目标硒含量计算富硒水稻和非富硒水稻的用量比,将符合用量比要求的富硒水稻和非富硒水稻混合即可得到满足目标硒含量的产品。该方法能够得到硒含量标准化的产品,有利于富硒水稻的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富硒水稻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前处理
前处理是对种子依次进行消毒处理和促芽生根处理,以为后续的育苗做好准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180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