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质超结构碳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17340.3 | 申请日: | 2021-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1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 发明(设计)人: | 杨维清;王庆;李杰;童琦峻;江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金时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B32/348 | 分类号: | C01B32/348;C01B32/324;H01G11/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杨浩林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结构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超结构碳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方法包括以步骤:(1)生物质前驱体制备:将苎麻与1~6mol/L的KOH溶液按料液比1g:30~40mL加入反应内衬中,其后升温至170~190℃,于170~190℃下反应5~7h,待反应结束后冷却,再抽滤得KOH分子预嵌入的苎麻,其后烘干即得;(2)生物质超结构碳制备:将生物质前驱体与金属镁按质量比1~6:1混合均匀,其后于保护气体环境下升温至650~750℃,其后通入气流量为15~25sccm的CO2于650~750℃下反应30~90min,即得。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可批量化,制得的生物质超结构碳具有多层级孔结构、高比表面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孔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超结构碳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微孔碳材料由于其特殊的孔道结构和较高的比表面积,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在,微孔碳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气体的贮藏与分离、电池或电容的电极材料、多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污水处理、贵金属回收等领域。
现有的微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有物理活化法或化学活化法和CVD法。采用物理活化或者化学活化的方法制备的多孔碳材料,其孔结构以微孔为主,大尺寸的电解质离子存在传输和存储的问题,表现出倍率性能差以及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采用CVD法虽然可以实现碳复合材料的制备,但是该工艺制备的碳纳米材料不仅价格昂贵、产量少,而且会导致多孔碳材料比表面积的大幅降低,进而影响电解质离子的传输和存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质超结构碳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以解决现有方法制备的微孔碳材料成本高、产量少、比表面积低、传输和存储困难等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生物质超结构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步骤:
(1)生物质前驱体制备:将苎麻与1~6mol/L的KOH溶液按料液比1g:30~40mL混合,于170~190℃下反应5~7h,然后过滤、烘干,即得;
(2)生物质超结构碳制备:将生物质前驱体与金属镁按质量比1~6:1混合均匀,其后于保护气体环境下升温至650~750℃,其后通入气流量为15~25sccm的CO2于650~750℃下反应30~90min,即得。
进一步,还包括生物质超结构碳的后处理,后处理方法为:将步骤(2)所得生物质超结构碳浸没于浓度为0.5~2mol/L的盐酸溶液中浸泡8-12h,然后进行抽滤,并于真空条件、100~120℃下烘干10~14h。
进一步,步骤(1)中烘干条件为在60~80℃下烘干10~14h。
进一步,步骤(2)中生物质前驱体与金属镁的混合方式为在400~600r/min的转数下混合1.5~2.5h。
进一步,步骤(2)中保护气体为Ar或N2,其气流量为30~50scc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生物质超结构碳在制作电容器中的应用。
进一步,电容器为扣式电容器,其经过以下步骤制得:
S1:将生物质超结构碳、导电炭黑和聚四氟乙烯按照质量比为7~9:1:1混合,并将混合物加入异丙醇中搅拌均匀,其后于70~90℃干燥至异丙醇挥发干,得复合基材;
S2:将复合基材制成厚度为70~90μm、直径为11~13mm的圆片,并于110~130℃干燥22~26h;
S3:将干燥后的圆片压在泡沫镍上,得多孔碳纤维电极;
S4:以EMIMBF4离子液体作为电解液,多孔碳纤维电极为正负极,制作成扣式电容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金时新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金时新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173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