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清污分流施工方法及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15264.2 | 申请日: | 202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93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杨;朱瑞扩;刘锦良;韩宝华;简於强;王森昌;袁普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F16/02;E21F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王兆波 |
地址: | 30035***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分流 施工 方法 结构 | ||
1.一种隧道清污分流施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隧道清污分流包括清污分流顺坡排水结构、清污分流反坡排水结构和清污分流斜井排水结构三种结构情形;
所述的清污分流顺坡排水结构包括清水排放沟(1)、废水排放沟(2)、废水固定泵站(3)和清水固定泵站(4);所述的清水排放沟(1)布置在废水排放沟(2)的两侧并沿顺坡方向布设,废水固定泵站(3)和清水固定泵站(4)安装在顺坡上游;清水固定泵站(4)通过钢管与清水排放沟(1)连通;废水固定泵站(3)通过钢管与废水排放沟(2)连通;
所述的清污分流反坡排水结构包括清水排放沟(1)、废水排放沟(2)、废水固定泵站(3)、清水固定泵站(4)、集水坑(5)和废水移动泵站(6);所述的清水排放沟(1)布置在废水排放沟(2)的两侧并沿反坡方向布设,清水固定泵站(4)共有两个,废水固定泵站(3)和第一个清水固定泵站(4)安装在反坡下游;第一个清水固定泵站(4)通过钢管与清水排放沟(1)连通;废水固定泵站(3)通过钢管与废水排放沟(2)连通;与横通道连通的清水排放沟(1)端部设有集水坑(5);第二个清水固定泵站(4)通过钢管与集水坑(5)连通;反坡上游的掌子面处设有废水移动泵站(6),废水移动泵站(6)通过钢管与废水固定泵站(3)连通;
所述的清污分流斜井排水结构包括清水排放沟(1)、废水排放沟(2)、废水固定泵站(3)和清水固定泵站(4);三组废水固定泵站(3)和清水固定泵站(4)沿斜井排水方向顺次布设,所述的清水排放沟(1)和废水排放沟(2)分别布置在斜井排水方向两侧;清水固定泵站(4)通过钢管与清水排放沟(1)连通;废水固定泵站(3)通过钢管与废水排放沟(2)连通;
该隧道清污分流施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施工中掌子面设置临时集水槽,对掌子面施工废水进行收集,利用专设污水管道排出洞外,经沉淀池沉淀后引入污水处理站,进行污水处理,达标后进行冲洗、绿化排放;
S2.对于顺坡排水隧道,设置独立集水沟,清水、污水分开顺排,清水经洞口调节池检测无污染直接利用或排放临近水系,污水经沉淀池沉淀、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
S3.反坡排水隧道,施工一段距离后设置污水仓、清水仓,并设置独立集水沟,清水、污水独立入仓,通过水仓设置的潜水泵、污水泵及清水、污水管道排出洞外,清水经洞口调节池检测无污染直接利用或排放临近水系,污水经沉淀池沉淀、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清污分流施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污分流斜井排水结构中,斜井衬砌上设置有泄水孔,斜井内的清水通过泄水孔引至清水排放沟(1)中,斜井的集中涌水段处设有复合衬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1526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