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串联分压式放电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15096.7 | 申请日: | 2021-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90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 发明(设计)人: | 田庆阳;王琨;张恒;杨玉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东德元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27/40 | 分类号: | H01F27/40;H01F27/28;H01F5/00;H01F38/00 |
| 代理公司: | 长沙睿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7 | 代理人: | 周松华;孙建霞 |
| 地址: | 118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联 分压式 放电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串联分压式放电装置,包括主电路以及触发电路,所述主电路包括限流电阻RCL1、稳态分压电阻RL1、分压二极管DC1和转换控制开关VC1;所述限流电阻RCL1的一端与稳态分压电阻RL1的一端、分压二极管DC1的阳极连接,所述稳态分压电阻RL1的另一端连接采样变压器T的一次绕组N1一端连接,所述分压二极管DC1的阴极与转换控制开关VC1的一端连接,所述转换控制开关VC1的另一端与采样变压器T的二级绕组N3一端连接,所述转换控制开关VC1的控制端与所述触发电路连接,所述触发电路连接在所述采样变压器T的二次绕组N3两端。本发明可以降低采样变压器的端电压,减少采样变压器的绕组匝数和铁心重量,降低放电线圈的材料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放电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串联分压式放电装置。
背景技术
放电线圈是为电力电容器专门设计的放电装置。目前大量应用的放电线圈均为电感式结构,与变压器和电感式电压互感器的结构相似。
电感式放电线圈的结构如图1所示,由一次绕组N1、二次绕组N2和铁心三部分组成。应用时,一次绕组与电力系统的补偿电容器C相并联,二次绕组输出100V的交流电压供运行监测和继电保护使用。二次绕组的输出容量为100VA。
放电线圈的工作状态分为稳定状态和放电状态两种工作模式,即电容器在网运行时放电线圈的工作状态称为稳定状态,简称稳态;电容器脱离电网时,放电线圈为电容器释放电荷时的工作状态称为放电状态,简称暂态。如图1所示,稳态时,放电线圈的一次绕组以兆欧姆数量级的高阻抗与电容器相并联,仅有几个至十几个毫安的电流流过一次绕组,二次绕组输出100V(±1V)的交流电压,作为变电站(所)的继电保护信号。当电容器脱离电网时,放电线圈随即进入放电状态,电容器以衰减的直流通过放电线圈释放所存储的电荷。在直流电流的作用下,放电线圈的铁心迅速饱和,交流阻抗近似为零,以一次绕组的直流电阻充当限流电阻,将电容器的残压在5S内降低至50V以下。
从以上放电线圈的两个工作过程可以看出,放电线圈由稳态至暂态的转变条件,是一次绕组阻抗由高至低的变化,而引起阻抗变化的决定因素是电容器释放的直流电流。因此,电感式放电线圈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优点,但是还存在体积大、笨重和造价高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串联分压式放电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串联分压式放电装置,包括主电路以及触发电路,所述主电路包括限流电阻RCL1、稳态分压电阻RL1、分压二极管DC1和转换控制开关VC1;所述限流电阻RCL1的一端与稳态分压电阻RL1的一端、分压二极管DC1的阳极连接,所述稳态分压电阻RL1的另一端连接采样变压器T的一次绕组N1一端连接,所述分压二极管DC1的阴极与转换控制开关VC1的一端连接,所述转换控制开关VC1的另一端与采样变压器T的二级绕组N3一端连接,所述转换控制开关VC1的控制端与所述触发电路连接,所述触发电路连接在所述采样变压器T的二次绕组N3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东德元电力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丹东德元电力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150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道路桥梁施工用切缝机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车门内钣金的静刚度加强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