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化泵站式智能基坑排水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312371.X | 申请日: | 2021-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29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 发明(设计)人: | 王奇;姚盛清;高增孝;张艳芳;孙梓尧;项龙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安装集团南京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19/10;E02D19/20;E03F5/22;E03F5/14;E03F5/10;G06F30/13 |
| 代理公司: | 南京明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64 | 代理人: | 张文杰 |
| 地址: | 21004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泵站 智能 基坑 排水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体化泵站式智能基坑排水系统,属于智能排水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一体化泵站,所述一体化泵站放置在基坑底部的集水井中,所述一体化泵站包括框架组件、吸水室、工作室、主泵、副泵和管道组件,所述框架组件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吸水室和工作室,所述工作室内部放置有主泵和副泵,所述管道组件分别将主泵和副泵与排水管路连接,本发明的一体化泵站式智能基坑排水系统具有自动感应、自行分析和自主控制的能力,实现无人化管理,本发明依次设置了相应水位,避免了水泵的重复启停,提高了能耗效率,保证水泵的安全使用和延长了水泵的使用寿命,本发明采用阻隔下部硬质异物和隔挡上部漂浮物的方法,保证一体化泵站进水顺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排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体化泵站式智能基坑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建设基坑由于地下水及降水作用,易发生基坑内涌水和积水现象,从而造成滑坡、塌方、坑底隆起等危害,为保证在较干燥环境下施工,目前基坑排水普遍采用明排水法,在低洼地段设置集水和排水设施,将地表积水排走,但排水效率低且排水反应时间长。
现有的排水系统在对基坑进行排水时,通常采用主泵持续工作,副泵配合工作的方式将积水排出基坑,主泵长时间工作将导致能耗效率降低,降低了主泵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现有的水泵在排水时需要人工全天候看管,且排水反应时间长,效率低,耗能大,以及水泵仅通过基坑内的积水液压值判定是否工作,且基坑内部的坚硬物质会伴随着水流进入设备内部,导致设备内部发生故障,增加了设备的故障率,以及现阶段自控制式排水设备不具备数据处理及先期预判能力,无法实现智慧控制、集成管理和节能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体化泵站式智能基坑排水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一体化泵站,所述一体化泵站放置在基坑底部的集水井中,所述一体化泵站包括框架组件、吸水室、工作室、主泵、副泵和管道组件,所述框架组件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吸水室和工作室,所述工作室内部放置有主泵和副泵,所述管道组件分别将主泵和副泵与排水管路连接,一体化泵站用于将基坑中的积水通过排水管路排出基坑,框架组件用于安装主泵和副泵,以及对集水井下部的硬质异物和集水井上部的漂浮物进行阻挡,防止其进入一体化泵站内部对设备造成损坏,吸水室用于盛放过滤后的积水,工作室用于对过滤后的积水进行处理,主泵用于配合副泵将过滤后的积水通过管道组件和排水管路排出基坑,管道组件用于将主泵和副泵处理后的积水通过排水管路排出基坑。
进一步的,所述管道组件包括止回阀、接管和集管三通阀,所述主泵和副泵分别通过止回阀连接有接管,两个所述接管另一端分别与集管三通阀连接,所述集管三通阀的第三端通过转接管与排水管路连接,止回阀用于避免从主泵或副泵排至接管内部的积水发生回流,接管用于连接止回阀和集管三通阀,集管三通阀用于将主泵或副泵排出的积水通过排水管路排出基坑,转接管用于连接集管三通阀和排水管路。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组件包括框架、平面隔板和滤网隔板,所述框架内部底端设置有平面隔板,所述框架四周和顶端均设置有滤网隔板,所述框架内部设置有水泵承接台,所述水泵承接台将框架组件分隔为吸水室和工作室,所述水泵承接台上设置有主泵和副泵,框架用于安装平面隔板和滤网隔板,平面隔板用于避免集水井底部的硬质异物进入框架内部,滤网隔板用于避免集水井上部的漂浮物进入框架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基坑的内腔边缘开挖有边沟,所述基坑的内腔底部开挖有若干条支沟,所述边沟与支沟交接处设置有集水井,边沟用于配合支沟将基坑中的积水引入集水井,集水井用于放置一体化泵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安装集团南京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安装集团南京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123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