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具有雨水回收的装配式生态景观廊道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09795.0 | 申请日: | 2021-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37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戴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婷婷 |
主分类号: | E04H1/12 | 分类号: | E04H1/12;E04D13/064;E04D13/035;E04D13/158;E03B3/02;A01G9/02;A01G27/06;A01G13/02 |
代理公司: | 滁州创科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7 | 代理人: | 蒋静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绵 城市建设 用具 雨水 回收 装配式 生态景观 廊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具有雨水回收的装配式生态景观廊道,涉及生态景观廊道技术领域,包括行道,行道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排立柱,每排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纵梁,两纵梁之间架设有多个蓄水梁,蓄水梁内设置有蓄水槽,相邻两蓄水梁之间具有间隔,蓄水梁的顶部滑动设置有封隔板,蓄水梁的端部转动连接有倾斜的翼板,各封隔板上固定连接有共同的操作部。本发明中,封隔板位于透光工位、翼板位于收纳工位,能够充分发挥开放式廊道的功能性;在下雨天,操作部驱动封隔板滑动切换至蓄水工位,翼板转动切换至展开工位,对雨水进行高效收集并存储到蓄水槽内,展开工位的翼板能够增大收集雨水的面积,提高收集的雨水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景观廊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具有雨水回收的装配式生态景观廊道。
背景技术
传统廊道一般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顶棚全封闭式的,具有遮阳避雨的功能,另一种是开放式的,用多个间隔排列设置的横梁来代替顶棚,虽然不具备遮阳避雨的功能,但是视野、采光更好,更加应景,给在其中休闲散步的人带来更佳的感观感受,这种开放式的廊道也越来越受欢迎。生态景观廊道目前在很多社区和公园都有建设,在传统廊道的基础上,还会在廊道的周边两侧种植各类花草植物,以营造一种休闲、舒适、生态的生活环境。
如公开号为CN109267772A,公开日为20190125,名称为《一种智能立体雨水回用的生态景观廊道及其工作流程》的专利申请,其包括廊道、多个装配式植物箱、管道装置、蓄水池、水泵、雨滴传感器、PLC控制器;所述廊道包括两排立柱、连接梁、若干横梁、防雨装置;所述防雨装置包括若干防雨叶片、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所述管道装置包括集水管、灌溉管、多功能水管、多孔管。其将普通廊道改造为具有生态功能的多样化和立体化装置,不但蓄存雨水、灌溉植物,而且形成紧凑立体的动态水景。
现有技术中,开放式廊道由于缺少顶棚,无法通过顶棚收集雨水,下雨时雨水滴落在横梁上以及透过个横梁间的间隔落到行道上,导致其无法有效地对雨水进行收集与利用;并且在下雨天或者暴晒天,开放式廊道无法提供避雨遮阳的作用,无法发挥其作为开放式廊道的功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具有雨水回收的装配式生态景观廊道,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具有雨水回收的装配式生态景观廊道,包括行道,所述行道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排立柱,每排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纵梁,两所述纵梁之间并列架设有多个蓄水梁,所述蓄水梁内设置有顶部开口的蓄水槽,相邻两所述蓄水梁之间具有间隔,所述蓄水梁的顶部滑动设置有封隔板,所述封隔板的滑动行程中具有盖住对应蓄水槽的透光工位以及盖住相邻两所述蓄水梁之间的间隔的蓄水工位,所述蓄水梁的端部转动连接有倾斜的翼板,所述翼板的转动行程中具有位于对应蓄水槽正上方的收纳工位以及向对应蓄水槽与封隔板端部以外延伸的展开工位,所述翼板与对应的封隔板之间设置有传动件,各所述封隔板上固定连接有共同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用于驱动各封隔板同步滑动,所述操作部驱动封隔板从透光工位滑动切换到蓄水工位的过程中,封隔板通过传动件驱动对应的翼板从收纳工位转动切换到展开工位,所述操作部驱动封隔板从蓄水工位滑动切换到透光工位的过程中,封隔板通过传动件驱动对应的翼板从展开工位转动切换到收纳工位。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关于经过蓄水梁中心的竖直平面对称的翼板及传动件。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件包括共轴连接于翼板转动轴上的齿轮,以及设置于对应封隔板上的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封隔板的垂直于滑动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淌水檐。
进一步地,所述翼板处于展开工位的外侧设置有一滴水檐。
进一步地,所述翼板的一侧设置有一L形的盖缝条板,各翼板处于展开工位时,所述盖缝条板能够盖合两相邻翼板之间的缝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婷婷,未经戴婷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097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