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具RFID识别自动浇注系统及其浇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08161.3 | 申请日: | 2021-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7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杰;叶耀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鹏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9/02 | 分类号: | B29C39/02;B29C39/22;B29C39/24;B29C39/44;G06K17/00;B29L31/50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06 | 代理人: | 罗伟添 |
地址: | 526000 广东省肇庆市高新区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rfid 识别 自动 浇注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浇注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模具RFID识别自动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传送系统、模具套件和浇注系统,所述模具传送系统上设置有多个模具放置台,所述模具放置台上设置有重量传感器,所述模具套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模具放置台上,模具套件的前端设置有RFID标签,所述浇注系统包括依次管路连通的原料罐、输料泵、浇注头,和RFID读取器、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模具传送系统、重量传感器、输料泵和RFID读取器。本发明将电子标签的信息记录和识别技术有机结合到了模具和浇注系统中,实现了不同规格模具的自动化识别和自动对应浇注,无需人工识别和操作设定浇注参数,浇注工序可自动化高效地准确运行,具有显著的实质性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浇注模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模具RFID识别自动浇注系统及其浇注方法。
背景技术
鞋底的构造相当复杂,就广义而言,可包括外底、中底与鞋跟等所有构成底部的材料。依狭义来说,则仅指外底而言,一般鞋底材料共通的特性应具备耐磨、耐水,耐油、耐热、耐压、耐冲击、弹性好、容易适合脚型、定型后不易变型、保温、易吸收湿气等,同时更要配合中底,在走路换脚时有刹车作用避免滑倒及易于停步等各项条件。鞋底用料的种类很多,可分为天然类底料和合成类底料两种。天然类底料包括天然底革、竹、木材等,合成类底料包括橡胶、塑料、橡塑合用材料、再生革、弹性硬纸板等。
在发泡鞋底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鞋底材料注入打开的鞋底模具中,然后关闭鞋底模具进行鞋底的发泡成型工序,待鞋底成型后再打开鞋底模具并取出成品鞋底。
传统的生产车间中,由于鞋底模具通常分为底模和上模,而底模和上模分别具有一半的鞋底形状,为了保证底模和上模结合时对位准确,两者在开合时必须竖直移动,并且需要在底模和上模结合后进行锁定,无法采用转轴旋转的方式连接底模和上模。因此,传统工序中鞋底模具的开合必须由工人手动进行模具开合和锁定的操作,工作效率较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难以提高,亦无法配套自动化生产设备运行。再者,手动开合模具时需要工人在持续运行的设备前进行操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容易发生生产事故,且生产线上异味较大,容易产生较多废气和废料,已不符合目前的环保和安全生产监管要求。
因此,使用自动化的浇注设备更符合目前的生产需求,可显著降低工人手动操作的不确定性影响,提高生产效率。但是,由于鞋底的款式、码数极为多样,如安排工人手动操作频繁按需调节材料的浇注量,工作量极大,生产效率难以提高,亦容易因操作不当而生产出残次品。然而,目前上并没有可以实现自动识别模具类型并准确浇注材料这个效果的设备方案,制约了自动化多模具浇注设备的设计研发。亟需解决如何让自动化的浇注设备可自动准确地识别不同规格的模具,并准确地往模具中浇注对应量的材料这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传统的模具浇注鞋底生产过程中必须人工区分各种不同款式和尺码的模具,并手动调节浇注到鞋底模具中的原料量,工人的工作量极大,生产效率难以提高,容易因操作不当出现残次品的问题,提供模具RFID识别自动浇注系统及其浇注方法。
模具RFID识别自动浇注系统,包括模具传送系统、模具套件和浇注系统,所述模具传送系统上设置有多个模具放置台,所述模具放置台上设置有重量传感器,所述模具套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模具放置台上,模具套件的前端设置有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中存储有模具套件的初始重量数据和注满重量数据,所述浇注系统包括依次管路连通的原料罐、输料泵、浇注头,和RFID读取器、主控模块,所述浇注头设置于模具传送系统的上方,所述RFID读取器对应浇注头设置于模具传送系统的侧方,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模具传送系统、重量传感器、输料泵和RFID读取器。
进一步地,所述模具传送系统包括旋转基座,所述旋转基座上通过回转支承旋转连接有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模具放置台。
进一步地,所述回转支承驱动连接有旋转伺服,所述旋转伺服电性连接主控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鹏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鹏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081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