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喀斯特岩溶区隧道拱顶填充型溶洞处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07843.2 | 申请日: | 2021-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4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何承霖;李家柱;曹杨;徐邵鹏;李硕贵;邢俊平;周克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9/00;E21D11/10;E21D11/14;E21D11/18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方清 |
地址: | 5302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喀斯特 岩溶 隧道 拱顶 填充 溶洞 处治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喀斯特岩溶区隧道拱顶填充型溶洞处治方法,适用于已揭露的泥石填充型溶洞,包括如下步骤:S1:掌子面反压回填:在溶洞内填充物基本无掉落,掌子面稳定后,立即采用洞渣进行反压回填;S2:掌子面素喷封闭;S3:掌子面围岩物探:采用C6超前水平地质钻机检查前方围岩及仰拱下是否有隐伏溶洞;S4:管棚支护;S5:洞身开挖及初期支护施工;S6:监控量测观测:判断溶洞处治措施有效程度。本发明的一种喀斯特岩溶区隧道拱顶填充型溶洞处治方法,采用S1‑S6的步骤,在遇到填充型或半填充型溶洞揭露时,能够快速的进行处治,使溶洞区能够在隧道开挖后保持结构稳定,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可控、质量可控、进度可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喀斯特岩溶区隧道拱顶填充型溶洞处治方法。
背景技术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岩溶、岩溶地面塌陷、崩坡积土、岩溶地下河等不良地质,导致隧道施工存在困难,处治不当极易引起洞身冒顶、崩塌、偏压、突泥涌水、变形量过大等地质灾害,严重影响隧道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
喀斯特岩溶区地质条件复杂,在喀斯特岩溶区进行隧道施工遇到的溶洞情况更复杂,隐伏溶洞较多,主要包括大小各异的填充型、半填充型和无填充型溶洞,本方案涉及喀斯特熔岩区其中一种填充型溶洞,填充物为软塑状黏土,含原岩风化碎块,局部夹杂着孤石,隧道开挖后填充物呈滑落流出状态,无明显水流喷射或溢出,在施工时发生突破型岩溶灾害的可能性较大,采用现有常规隧道无填充型溶洞处治措施时,其填充物的处治存在困难,且不容易在处治过程中保证溶洞的稳定性,不容易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质量和进度。
所以,如何保障在安全可控、质量可控、进度可控的条件下,在喀斯特岩溶区,进行上述隧道填充型溶洞的处治,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喀斯特岩溶区隧道拱顶填充型溶洞处治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喀斯特岩溶区隧道拱顶填充型溶洞处治方法,适用于已揭露的泥石填充型溶洞,包括如下步骤:
S1:掌子面反压回填:在溶洞内填充物基本无掉落,掌子面稳定后,立即采用洞渣进行反压回填;
S2:掌子面素喷封闭:掌子面再次稳定后,清理部分堆积物,采用C25砼对掌子面及洞内堆积物素喷封闭;
S3:掌子面围岩物探:采用C6超前水平地质钻机对掌子面前方及仰拱底部沿轴线钻孔探查,检查前方围岩及仰拱下是否有隐伏溶洞;
S4:管棚支护:掌子面施作超前大管棚和小导管支护,通过管棚向洞内拱顶以上的塌方体注浆,固结形成拱形受力结构;
S5:洞身开挖及初期支护施工: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逐榀开挖,逐榀支护,隧道初期支护衬砌工字钢间距40cm,预留变形量30cm,施工钢拱架采用I14连接型钢及锁脚锚杆;
S6:监控量测观测:溶洞处理完成后,进行溶洞段监控量测观测,分析溶洞段断面围岩变化情况,判断溶洞处治措施有效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078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