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厅堂式溶洞处理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07841.3 | 申请日: | 2021-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4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何承霖;周妤莲;徐邵鹏;李硕贵;邢俊平;关敬文;周克舵;王振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11/0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方清 |
地址: | 5302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厅堂 溶洞 处理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隧道厅堂式溶洞处理施工方法,适用于隧道仰拱以上厅堂式溶洞,包括如下步骤:S1:回填反压:封闭掌子面,预留吹砂管和砼泵管;S2:吹砂反压;S3:建立砼护拱:向沙堆上方泵送混凝土,形成砼护拱;S4:回填料开挖;S5:施作上台阶立架支护;S6:施作缓冲层:向砼护拱外侧吹砂,形成缓冲层;S7:开挖下台阶,施作下台阶初支;S8:施作二次衬砌,S9:根据溶洞深度,循环S1‑S8,完成溶洞区段的隧道施工。实现在施工人员不进入溶洞的情况下完成对掌子面和厅堂式溶洞揭穿方向的处治,在开挖方向上提前为施工人员施作形成一个大型防护罩,保证下方施工人员安全,降低了厅堂式溶洞处理过程的安全风险,实现了对厅堂式溶洞的有效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隧道厅堂式溶洞处理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岩溶地区的隧道修建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溶洞问题,溶洞的存在,容易导致围岩坍塌等失稳灾害,我国西南山区多为喀斯特地貌,在道路隧道修建中遇到隧道岩溶灾害问题极多,早期溶洞处治主要是采用经验法与工程类比法分析具有隐伏溶洞隧道围岩结构的稳定性 ,在岩溶隧道的实际施工存在比较大安全隐患,目前岩溶隧道的施工处治技术主要是体现在小型的岩溶洞穴施工的处治工艺技术和隧道施工方法的研究,对厅堂式溶洞隧道的研究尚存有不足。
在喀斯特岩溶区的岩溶灾害问题中,厅堂式溶洞处治的方法较为复杂,同时伴随着较大的安全风险,由于厅堂式溶洞体积较大,掌子面正前方的隐伏式厅堂式溶洞,在常规的地质预报措施下能够较容易被发现,在遭遇厅堂式溶洞时,隧道施工过程中受开挖振动影响,若出现厅堂式溶洞上部孤石滑落,冲击隧道支护,将造成较大的安全事故,但是,现有的厅堂式溶洞处置方法均需要多名工人进入溶洞,在溶洞危石下长时间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较大。
所以,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如何降低厅堂式溶洞处理过程的安全风险,且保证对厅堂式溶洞处治的有效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隧道厅堂式溶洞处理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隧道厅堂式溶洞处理施工方法,适用于隧道仰拱以上厅堂式溶洞,包括如下步骤:
S1:回填反压:采用洞渣对溶洞进行回填或采用混凝土墙封闭掌子面,预留吹砂管和砼泵管;
S2:吹砂反压:通过吹砂管向溶洞内吹砂,填至沙堆超过隧道设计开挖轮廓线拱顶位置;
S3:建立砼护拱:通过砼泵管向沙堆上方泵送混凝土,直至拱顶位置对应混凝土厚度达到至少3m,形成砼护拱;
S4:回填料开挖:待砼护拱硬化后,采用三台阶开挖法开挖砼护拱内填砂,并在砼护拱内侧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开挖轮廓线;
S5:施作上台阶立架支护:
S6:施作缓冲层:通过吹砂管向砼护拱外侧吹砂,直至拱顶位置对应缓冲层厚度达到至少3m,注浆封堵吹砂管,切除多余长度;
S7:开挖下台阶,施作下台阶初支;
S8:施作二次衬砌;
S9:根据溶洞深度,循环S1-S8,每2-4m为一施工循环,完成溶洞区段的隧道施工。
本发明的一种隧道厅堂式溶洞处理施工方法,通过采用吹砂反压、建立砼护拱、施作缓冲层结合的方式,实现在施工人员不进入溶洞的情况下完成对掌子面和厅堂式溶洞揭穿方向的处治,在开挖方向前方提前为施工人员施作形成一个大型防护罩,待防护罩成型后,再进行防护罩下方的隧道开挖作业,保证下方施工人员安全,降低了厅堂式溶洞处理过程的安全风险,实现了对厅堂式溶洞的有效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078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