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混合器件的ANPC优化结构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06221.8 | 申请日: | 2021-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92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叶剑;栾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
主分类号: | H02M7/487 | 分类号: | H02M7/487;H02M1/088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01 | 代理人: | 李艳芬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混合 器件 anpc 优化结构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混合器件的ANPC优化结构及控制方法,直流接入端Udc并接有C1和C2两组母线电容,直流接入端Udc和输出端A之间串接有Sa1、Sa2、Sa3和Sa4三极管,Sa1和Sa4三极管上分别并接有混合器件,Sa1和Sa2三极管之间与C1和C2母线电容之间并接有Sa5三极管,Sa3和Sa4三极管之间与C1和C2母线电容之间并接有Sa6三极管;本发明在原有的ANPC电路中将外部开关器件用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和半导体场效应管并联构成混合器件,能够有效的提高系统传输效率,并且使系统中其余开关器件承受导通损耗产生的发热,解决了提出的损耗优化和损耗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电平有源中点钳位逆变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混合器件的ANPC优化结构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三电平有源中点钳位逆变器(ANPC)自提出来以后就被广泛的应用在大功率的系统中,但是由于ANPC拓扑和控制方法的局限,使其在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损耗分布不均衡导致每个开关发热不均衡的问题,由于开关器件对温度也特别的敏感,从而会直接影响到开关器件能否正常的开通与关断,最终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限制了逆变器的输出功率,因此,多电平变换器的损耗已经变成多电平变换器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点;
目前对于ANPC的调制方法有DF调制法、ALD调制法和ADF-PWM调制法,DF调制法并不能解决器件损耗分布不均的问题,而ALD调制法只能在内部开关和外部开关上重新分配开关的损耗,钳位器件并没有很好的利用与损耗的均衡分布,同时ADF-PWM调制法虽然可以均衡损耗的分布,但会使系统总的损耗上升,影响系统的能量传输,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混合器件的ANPC优化结构及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混合器件的ANPC优化结构及控制方法,该基于混合器件的ANPC优化结构及控制方法通过在原有的ANPC电路中将内部开关器件用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和半导体场效应管并联构成混合器件,并由半导体场效应管承担所有开关损耗,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承担导通损耗,能够有效的提高系统传输效率,并且使系统中其余开关器件承受导通损耗产生的发热,解决了提出的损耗优化和损耗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混合器件的ANPC优化结构及控制方法,包括主电路,所述主电路包含直流接入端Udc、输出端A和混合器件,所述直流接入端Udc并接有C1和C2两组母线电容,所述C1母线电容和C2母线电容串接,所述直流接入端Udc和输出端A之间串接有Sa1三极管、Sa2三极管、Sa3三极管和Sa4三极管,所述Sa1三极管和Sa2三极管之间与C1母线电容和C2母线电容之间并接有Sa5三极管,所述Sa3三极管和Sa4三极管之间与C1母线电容和C2母线电容之间并接有Sa6三极管,所述Sa1三极管和Sa4三极管上分别并接有混合器件,所述混合器件由半导体场效应管和二极管组成,所述Sa1三极管和Sa4三极管上分别并接有Qa1半导体场效应管和Qa4半导体场效应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062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