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头挤密桩成桩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06101.8 | 申请日: | 2021-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50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宝平;朱明;胡永波;唐鹤鸣;刘卫斌;魏建柄;甘传奇;吕双林;杨艳霞;吴中俊;路正轨;王东红;陈昇利;张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铁道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44 | 分类号: | E02D5/44;E02D15/04;E21B10/44 |
代理公司: | 西安唐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84 | 代理人: | 奇敏;马睿 |
地址: | 71000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头 挤密桩成桩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头挤密桩成桩工艺。现有成桩方法不同程度上存在桩端承载力低、桩的侧摩阻小、桩身强度低、适应底层能力差、不能达到环保要求和施工效率低等问题。本发明利用双向螺杆钻头反向挤密土体成孔至孔底标高;提钻具钻杆正向旋转进行双管高压旋喷,向孔壁高压喷射包裹高压气体的水泥浆液,高压水泥浆液旋转切割土体,孔径扩径,形成扩大头;孔底泵送混凝土压灌,形成扩大头混凝土挤密桩。该方法解决了挤土灌注桩桩底虚土问题,大幅提高了单桩承载力,明显提高了地基整体承载力;所成桩具有挤密土体,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一次性消除了桩间土的湿陷性;整个钻进过程中,钻头在孔内挤压土体,孔内土不出孔,不产生弃土,节约成本,降低造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础工程地基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头挤密桩成桩工艺。
背景技术
地基是各类基础工程建设的根本,地基的稳定性决定了上部结构的安全使用,本身条件良好的地基一般很难遇到,且地基的承载能力大多时候不能满足工程需求,因此需要人工干预,在施工时常常需要处理不合适的地基。在地基加固施工中会采用灰土挤密桩、混凝土桩或钢筋混凝土桩等方法处理,目前,国内经常采用的成桩方法由以下几种:
1、复合载体夯扩桩:其工艺采用的是重锤夯击,护筒跟进成孔,达到设计标高后,柱锤夯出护筒一定深度,再分批次向孔内填充料,用柱锤反复夯实,达到设计要求后再填入干硬性混凝土夯实,形成载体,柱锤提出护筒,插入钢筋笼后灌入混凝土,拔出护筒,复合载体夯扩桩形成。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加固地基深度不够,功效低,产生振动;桩身混凝土捣鼓浅,混凝土不密实,桩身强度不够。
2、钻孔高压喷射扩径压灌混凝土异型桩(专利号ZL02132652.5):其工艺是采用的是长螺旋桩机成孔,钻至标高后,在提钻具时,从安装在钻头侧翼内侧的喷嘴中向桩孔底部侧壁喷射高压介质,使孔底直径扩大,压灌混凝土形成大头桩。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桩间土无挤密效果,侧壁摩擦力小,承载力低;成孔的过程中出土多,产生余土外运费用。
3、喷翼、沉管成桩法(专利号ZL96109873.2):其工艺是采用沉管桩机沉到设计标高,然后完成下钢筋笼和灌注混凝土,在提拔钢管的同时,通过设置在桩管外壁的四个喷嘴向外喷射高压水泥浆形成板状灰土体,拔管完成后,此板状灰土体与管内混凝土相连形成侧翼混凝土桩。该方法钻具不旋转,一次不能通过高压旋喷水泥浆来加大孔底直径,所以桩端承载力不能大幅提高。另外,该方法用振动沉管桩机施工时噪音大,在市区施工达不到环保要求。
4、灰土挤密桩多采用沉管法,是用振动或锤击将与桩孔同直径的钢管沉入土中,拔管桩孔,再进行灰土夯填形成灰土挤密桩。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烟雾、噪音和振动,不符合环保要求,是逐渐淘汰的工艺。
以上成桩方法不同程度上存在桩端承载力低、桩的侧摩阻小、桩身强度低、适应底层能力差、不能达到环保要求和施工效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头挤密桩成桩工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基于双螺旋挤密成孔手段解决了混凝土桩桩底虚土问题,并利用双管高压旋喷手段解决了其他装置喷射压力衰减从而难以满足设计要求扩大头直径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大头挤密桩成桩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双向螺杆钻头反向挤密土体成孔至孔底标高;
步骤二:提钻具钻杆正向旋转进行双管高压旋喷,向孔壁高压喷射包裹高压气体的水泥浆液,高压水泥浆液旋转切割土体,孔径扩径,形成扩大头;
步骤三:孔底泵送混凝土压灌,形成扩大头混凝土挤密桩。
所述步骤一中,双向螺杆钻头外壁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螺旋叶片、反向螺纹和正向螺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铁道工程勘察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铁道工程勘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061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