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热回收和高效净化的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05634.4 | 申请日: | 2021-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4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 发明(设计)人: | 齐子姝;李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建筑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F24F7/003;F24F7/08;F24F8/108;F24F8/192;F24F8/167;F24F8/22;F24F13/02;F24F13/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王雪娇 |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回收 高效 净化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带有热回收和高效净化的装置,包括:热交换装置由多个可拆卸的热交换模块构成且设置在排烟罩内,热交换模块包括垂直交叉设置的五行流道;第一行流道、第三行流道和第五行流道为排风通道,第二行流道和第四行流道为新风通道,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相互隔离,排风通道的一端与排烟罩的排风口相连通;净化装置设置在排烟罩的吸风口且与排风通道的另一端相连通;新风口与新风通道的一端相连接;第一送风机设置在新风通道的另一端;还包括助燃通道和呼吸区送风通道,用来助燃和送风;净化装置可选择的与助燃通道相连通。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带有热回收和高效净化的装置的控制方法,根据多种排风参数控制送排风系统进行净化或者二次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通风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热回收和高效净化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在家里烹饪各种美味佳肴,厨房对每个家庭都是不可或缺的,而厨房不仅为人们带来舌尖上享受,同时也会导致室内油烟堆积。
目前我国厨房油烟污染物浓度较高,对于室内装有空调系统的厨房,如饭店、食堂中厨房通常会设有定风量大功率排烟机,其换气量较大,油烟经粗效过滤或者不过滤直接排到室外不仅造成能量大量损失,同时严重破坏室外环境,而且房间需要大量引入新风,若冬季引入新风温度较低,将导致室内新风负荷大大增加;对于室内没有装空调系统的厨房,如居住建筑中的厨房,为满足节能要求其围护结构气密性要好,导致室内补风量不足,燃料燃烧影响室内人员呼吸且引起排烟机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并且,由于新建住宅为满足节能要求,房间的气密性越来越好,排烟机使用过程中将室内空气排到室外,而室外空气无法向室内适量补风导致排烟机效果较差,进而导致室内环境恶化,同时人们常常做完菜立刻停掉排烟机,导致烹饪油烟残留在室内,使得室内空气更加恶化,长期处于该环境下会严重损害烹饪人员的身心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开发了一种带有热回收和高效净化的装置,通过净化装置实现了排风的净化,通过热交换装置中清洁球的设计,增强了空气扰动、提高换热效率同时进一步净化排风中的油烟,设计中增加了助燃通道和呼吸区送风通道,在助燃的同时保证了室内人员舒适性且节约大量能源。
本发明还设计开发了一种带有热回收和高效净化的装置的控制方法,根据室内环境的状态参数和排风的状态参数,调节排风和新风的流向及排风机风量,提高新风和排风的利用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带有热回收和高效净化的装置,包括:
排烟罩;以及
热交换装置,其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排烟罩内,且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多个热交换模块;
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模块均包括垂直交叉设置的五行流道,第一行流道、第三行流道和第五行流道为排风通道,第二行流道和第四行流道为新风通道,所述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相互隔离,所述排风通道的一端与排烟罩的排风口相连通,且所述排风通道内设置有多个腔体;
多个清洁球,其分别可振动的设置在所述多个腔体内,用于清洁所述排风通道和排风中的油烟;
多个隔板,其设置在所述热交换装置与排烟罩之间,用于将所述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相互隔离;
净化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排烟罩的吸风口且与所述排风通道的另一端相连通;
排风机,其设置在所述排风口;
新风口,其与所述新风通道的一端相连接,用于所述新风通道与室外环境相连通;
助燃通道,其一端与所述新风口可选择的相连通,另一端与燃气灶相连通,用于助燃;
第一送风机,其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的另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建筑大学,未经吉林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056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