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统计流形曲率的带高密度噪声点云的数据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04648.4 | 申请日: | 2021-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04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罗翼昊;程永强;孙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7/20 | 分类号: | G06T17/20;G06T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阳理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9 | 代理人: | 张利萍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统计 流形 曲率 高密度 噪声 数据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统计流形曲率的带高密度噪声点云的数据处理方法,解决在点云数降噪中面临的高密度噪音降噪困难、结构化信息被破坏、参数依赖性强等技术问题,属于机器学习和图形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本方法提出用曲率来刻画结构化信息量。首先,利用K近邻选出每一点的邻域,通过局部统计求出邻域点集的协方差矩阵,从而将待处理点云投射到正定对称流形上。然后,计算像点在正定对称流形上的韦瑟斯坦数量曲率。之后,对韦瑟斯坦数量曲率在各小区间段进行直方图统计,找出曲率阈值。最后,对比每个像点曲率与曲率阈值的大小,判定其原像点的来源,并将来自结构化点云数据作为降噪后的点云输出。本方法与现有点云简化方法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统计流形曲率的对带高密度噪声点云保持高效的数据处理方法,属于机器学习和图形图像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深入发展,大样本点云的数据处理工作,成为众多科研和应用领域关键环节。例如,电影产业、医学成像等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3D扫描技术,机器学习和信息提取等领域还涉及高维点云的处理。但是,点云数据的获取受到一些自然和技术因素的制约,在复杂环境下,通过采样或扫描等手段获得到的点云包含大量背景噪声点,如果将直接采用扫描得到的原始点云作为真实信息,会导致后续处理十分低效。
现有的点云处理技术包括点云配准、点云渲染、曲面重构等,都对噪音较为敏感。常见的点云降噪算法包括各种离群点算法,主要适用于低噪音密度的降噪。传统的降噪过程中可能将一些重要细节当作噪音过滤掉,导致真实点云的结构化信息被破坏。因此,在实际应用前,必须做到高效、准确地对点云进行降噪,同时要尽量保持点云的结构化信息。尤其一些细小的结构化信息至关重要,比如,在图形曲面重构中,突起或凹陷的褶皱、弯曲的波浪等几何特征是重构的难点,在该处的重构受噪音干扰大且需要保留更多的数据点作为支撑;在机械零件的制造中,锋利的边缘和棱角相比于其他点要独特、重要得多,这些几何形状不能在降噪中丢失。
此外,传统的降噪方法大多依赖于人工参数的选择。而对于不同的样本,传统方法需要足够有经验的代码操作人员进行调参,参数的不当选择很可能大幅降低算法的效能。因此,设计一种适应各种样本且不依赖于人工参数的自适应的高效降噪方法十分必要,可以尽可能地保持结构化信息、对高密度噪音适用、不依赖于人工调参,将极大地促进点云在各类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方法存在的局限和不足,为了解决在点云数降噪中面临的高密度噪音降噪困难、结构化信息被破坏、参数依赖性强等技术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一种基于统计流形曲率的带高密度噪声点云的数据处理方法。
本发明方法的创新点在于:由于传统的点云去噪方法在局部信息的提取中运用的数学工具较为古典,为开发有创新的点云降噪手段,本发明引入更现代的数学视角和方法。在几何学中,黎曼流形在各种变换下保持不变的不变量叫做几何特征,其中,曲率是最重要的几何特征之一,其描述了流形的弯曲程度。而在信息领域,韦瑟斯坦距离十分自然地给出了不同概率分布间的距离,这为在点云降噪中涉及的局部统计量配备了一个很自然的黎曼流形结构。通过对正定对称流形上韦瑟斯坦度量的研究,本方法首次提出了用曲率来刻画结构化信息量,从而实现点云降噪,实现了方法论上的创新,同时保证了应用效果。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首先,利用K近邻算法选出每一点的邻域,通过局部统计求出邻域点集的协方差矩阵,从而将待处理点云投射到正定对称流形上。
然后,计算像点在正定对称流形上的韦瑟斯坦数量曲率。
之后,对韦瑟斯坦数量曲率进行直方图统计,自适应选取阈值曲率。
最后,对比每个像点曲率与曲率阈值的大小,判定其原像点的来源,即,将像点曲率大于阈值的原像点认定为来自结构化点云数据,将像点曲率小于阈值的原像点认定为来自结构化点云数据认定为来自背景噪声。将来自结构化点云数据作为降噪后的点云输出。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046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新能源管路连接装置的校验器
- 下一篇:一种酱汁香椿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