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纤增强聚乙烯给水管的生产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02135.X | 申请日: | 2021-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1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 发明(设计)人: | 侯祥锐;刘俊峰;汪进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杰蓝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8/09 | 分类号: | B29C48/09;B29C48/27;B29C48/88;F26B5/14;B29L23/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刘生昕 |
| 地址: | 2422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 聚乙烯 给水管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玻纤增强聚乙烯给水管的生产工艺,同时公开冷却设备,通过在固定筒内设置三组可调节的引导轮以及三个弧形蓄水盒,不仅可以满足对不同直径的管材型胚的引导,同时可以对管材型胚外表面进行均匀的冷却降温处理,可以在加工后将擦水辊内吸附的冷却水挤压出来,挤压出的水通过旋转筒两侧流至接水槽内,方便擦水辊的重复使用,通过相应的回流结构进行冷却水回流,形成冷却水的循环,避免冷却水在管材冷却过程中出现浪费的情况,可以在加工后将擦水辊内吸附的冷却水挤压出来,挤压出的水通过旋转筒两侧流至接水槽内,方便擦水辊的重复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给水管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纤增强聚乙烯给水管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聚乙烯材料由于其强度高、耐腐蚀、无毒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给水管制造领域。然而目前在聚乙烯给水管生产过程中,聚乙烯给水管水冷后残留在表面的冷却水通常需要通过烘干进行去除,导致冷却水浪费,同时聚乙烯给水管生产过程中通过喷淋头进行水冷时水冷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纤增强聚乙烯给水管的生产工艺,解决以下技术问题:(1)解决现有技术中聚乙烯给水管生产工艺中,聚乙烯给水管水冷后残留在表面的冷却水通常需要通过烘干进行去除,导致冷却水浪费的技术问题;(2)解决现有技术中聚乙烯给水管生产工艺中通过喷淋头进行水冷时水冷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步骤一:按重量份计,将85-100份聚乙烯和20-28份超微玻纤棉加入预混物中密炼,制备得到混合物;
步骤二:将混合物加入单螺杆挤出机,单螺杆挤出机挤出管材型胚,管材型胚通过定径套进入冷却设备的加工室内,管材型胚首先穿过固定筒,引导轮与管材型胚外壁相接触,弧形蓄水盒内的冷却水通过喷洒头喷洒在管材型胚的表面,对管材型胚进行冷却,喷洒过程中的冷却水通过固定筒两侧流至接水槽内,第三泵机通过连接管抽取接水槽内的冷却水,并输送至回水箱内,第四泵机抽取回水箱内的冷却水,并通过回流管回流至蓄水箱内,而后管材型胚穿过旋转筒,旋转筒转动,擦水辊与管材型胚外壁相接触,擦水辊将管材型胚外壁的水擦除,而后管材型胚穿出加工室并依次经过牵引机、切割机和翻板机的加工,制备得到玻纤增强聚乙烯给水管。
进一步的,冷却设备的工作过程如下:管材型胚通过定径套进入冷却设备的加工室内,管材型胚首先穿过固定筒,引导轮与管材型胚外壁相接触,第一泵机与两个第二泵机抽取蓄水箱内的冷却水,并通过第一进水管与两个第二进水管将冷却水输送至三个弧形蓄水盒内,弧形蓄水盒内的冷却水通过喷洒头喷洒在管材型胚的表面,对管材型胚进行冷却,喷洒过程中的冷却水通过固定筒两侧流至接水槽内,接水槽内的冷却水通过引流板引流至接水槽一侧,第三泵机通过连接管抽取接水槽内的冷却水,并输送至回水箱内,第四泵机抽取回水箱内的冷却水,并通过回流管回流至蓄水箱内,而后管材型胚穿过旋转筒,旋转筒转动,擦水辊与管材型胚外壁相接触,擦水辊将管材型胚外壁的水擦除。
进一步的,密炼机密炼温度为150-260℃,密炼时间1-1.5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在固定筒内设置三组可调节的引导轮以及三个弧形蓄水盒,不仅可以满足对不同直径的管材型胚的引导,同时可以对管材型胚外表面进行均匀的冷却降温处理,通过固定座、限位气缸以及按压板的配合设置,可以在加工后将擦水辊内吸附的冷却水挤压出来,挤压出的水通过旋转筒两侧流至接水槽内,方便擦水辊的重复使用;
(2)通过齿套与齿轮的配合设置,可以满足旋转筒的旋转,进而使得旋转筒内的擦水辊可以将管材型胚表面的冷却水高效擦除,通过接水槽以及引流板的设置,可以对固定筒以及旋转筒内流出的冷却水进行收集,并通过相应的回流结构进行冷却水回流,形成冷却水的循环,避免冷却水在管材冷却过程中出现浪费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杰蓝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杰蓝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021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锌铝合金喷枪
- 下一篇:一种用于小角散射实验的高温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