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儿科医用紧急雾化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99864.4 | 申请日: | 2021-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0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 发明(设计)人: | 褚城;李泽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褚城 |
| 主分类号: | A61M11/00 | 分类号: | A61M11/00;A61M11/02;A61M1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44000 安徽省铜陵市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儿科 医用 紧急 雾化器 | ||
本发明涉及雾化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儿科医用紧急雾化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送雾管;壳体内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加药盒;加药盒内部设置有超声波雾化器本体;超声波雾化器本体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贯通连接有出雾管;出雾管的外圆面靠近单向阀的上方位置贯穿连接有混合机构;混合机构的一端通过管道连通有空气压缩机;壳体内部上端固定安装有密封箱;密封箱内部设置有二次雾化机构。本发明通过设置二次雾化机构,利用二次雾化机构对雾化颗粒进行二次雾化,相对于对比专利的一次雾化,使得进入送雾管的雾化颗粒整体直径较小,进而能够到达下呼吸道以及肺泡对呼吸道疾病进行治疗,保证了药物的治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雾化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儿科医用紧急雾化器。
背景技术
相对于传统的服药治疗哮喘等呼吸道的疾病的手段,医用雾化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药物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属于二类医疗器械。
现有医用雾化器大都采用超声波雾化的方法,超声波雾化器产生的雾粒大,雾化快,导致患者吸入过多的水蒸气,使呼吸道湿化,呼吸道内原先部分堵塞支气管的干稠分泌物吸收水分后膨胀,加大呼吸道阻力,可能会产生缺氧现象。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儿科医用紧急雾化器,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0864043.2,一种儿科医用紧急雾化器,包括安装箱、雾化器本体、加料抽屉、出雾管、空气搅拌桶、搅拌风机、空气滤网、出气管、面罩结构,所述雾化器本体安装于加料抽屉上,所述加料抽屉滑动插装安装于安装箱内,所述出雾管安装于安装箱内且与雾化器本体连接,所述空气搅拌桶安装于安装箱内且与出雾管连接,所述搅拌风机切向安装于空气搅拌桶侧壁上,所述空气滤网安装于搅拌风机进气端上,所述出气管安装于空气搅拌桶上且由安装箱引出,所述面罩结构安装于出气管上。
上述对比专利虽然能够利用控制器控制超声波雾化器进行间歇性雾化加之利用风机将雾化颗粒与外界空气混合,充分降低了搅拌桶内雾化的水汽浓度,但是其超声波雾化器产生的雾粒大的问题仍旧没有得到好的解决,而雾化器雾粒较大的话,会使得雾粒不能达到下呼吸道以及肺泡,进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为此,提出一种儿科医用紧急雾化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科医用紧急雾化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科医用紧急雾化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送雾管;所述送雾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呼吸面罩;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一侧底端固定连接有电源线;所述壳体内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加药盒;所述加药盒内部设置有超声波雾化器本体;所述超声波雾化器本体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贯通连接有出雾管,且出雾管的外圆面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出雾管的外圆面靠近单向阀的上方位置贯穿连接有混合机构;所述混合机构的一端通过管道连通有空气压缩机;所述壳体内部上端固定安装有密封箱,且密封箱下端与出雾管连通;所述密封箱下表面边缘位置连通有回流管,且回流管下端与加药盒连通;所述密封箱内部设置有二次雾化机构;
二次雾化机构包括锥形筒、喷口、第一筒体、第一连接杆、第二筒体、隔片、固定杆以及限位机构;所述锥形筒固定安装于密封箱内地面中间位置,且锥形筒与出雾管连通;所述锥形筒上端中间位置贯穿开设喷口;所述密封箱内顶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下表面边缘位置呈环形均匀固定安装若干第一连接杆,且若干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筒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圆面上端固定连接限位机构,且限位机构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贯穿连接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下端固定安装隔片,且固定杆的上端贯穿第二筒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褚城,未经褚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998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