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菌生物降解塑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97976.6 | 申请日: | 2021-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56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 发明(设计)人: | 王相友;何清洋;刘振中;蒋水明;俞威龙;王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通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L3/02;C08K9/06;C08K5/136;C08J5/1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洪荒之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41 | 代理人: | 刘真 |
| 地址: | 318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降解 塑料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菌生物降解塑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降解薄膜技术领域,所述抑菌生物降解塑料薄膜,包括以下原料:降解塑料、淀粉、甘油、改性三氯生、油酸酰胺;所述抑菌生物降解塑料薄膜的制备方法如下:(1)将不同含量的降解塑料、淀粉、甘油、改性三氯生和油酸酰胺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2)将预混料进行混炼、熔融、挤出和造粒,得到生物降解抑菌塑料粒子;(3)将生物降解抑菌塑料粒子通过吹塑成型工艺制备成抑菌和生物降解的塑料薄膜,通过使用正硅酸乙酯和碱性氨基偶联剂改性三氯生,提高三氯生的杀菌性、耐迁移性,有利于淀粉在降解塑料中分散,优化薄膜的力学和抑菌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降解薄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抑菌生物降解塑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人们所用的塑料薄膜为聚乙烯和聚丙烯类材料制备而成,这种材料制备的塑料薄膜使用后丢弃后,在大自然环境中会以塑料形式继续存在,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而生物降解塑料制备的薄膜,使用后随便丢弃在环境中,在堆肥的条件下3-6个月可以完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小分子进入环境中,对环境非常友好,现在开发生物降解薄膜替代聚乙烯和聚丙烯薄膜材料是控制薄膜污染的有效方法。
现开发的生物降解塑料有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聚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酯(PBSA)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等,这些材料已被证明可完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但是这类材料主要缺点是价格成本昂贵,价格是传统PE和PP材料价格的3倍以上,这就阻止了生物降解塑料的大规模应用。
淀粉是植物中存储量最丰富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可再生、易降解、价格优惠易得,将淀粉与生物降解塑料复合制备薄膜材料,所得薄膜材料仍然可完全生物降解,对环境无害,不仅可减少降解塑料的使用量,从而减低降解薄膜材料的成本,淀粉降解进入土壤中还有丰富土壤的功效,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积极作用,但是淀粉塑性差、分散不好,同时淀粉和降解塑料制备的薄膜易滋生和粘附细菌,这将是淀粉填充降解塑料薄膜面临的问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抑菌生物降解塑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抑菌生物降解塑料薄膜,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
降解塑料45-85份、淀粉10-40份、甘油2-18份、改性三氯生0.3-4份、油酸酰胺0.05-0.5份;
所述改性三氯生由正硅酸乙酯和碱性氨基偶联剂改性得到。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降解塑料为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酯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其中的至少一种组成。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淀粉为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中的一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改性三氯生的制备方法如下:
(1)取25ml正硅酸乙酯加入45ml的无水乙醇中,再加入1ml浓盐酸和1.5ml去离子水,冷凝回流并在90℃水浴中磁力搅拌反应5h,得到透明均一溶液,取名HTEOS;
(2)取1.5g三氯生加入上述HTEOS中,再加入1.5g的碱性氨基偶联剂,在磁力搅拌下滴加5ml阿摩尼亚水,滴加完毕静置20min,得到具有一定弹性的凝胶,将此凝胶在75℃烘箱中干燥处理72h,通过研磨、过筛,得到改性三氯生。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碱性氨基偶联剂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上述抑菌和生物降解塑料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通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通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979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