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维应力波传播监测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294743.0 | 申请日: | 2021-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618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 发明(设计)人: | 刘浩;张永祥;王睿智;邹全乐;李学龙;杨军斌;周小莉;甯彦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山东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L5/00 | 分类号: | G01L5/00;G01N29/04 |
| 代理公司: | 重庆缙云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0237 | 代理人: | 王翔 |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 应力 传播 监测 装置 方法 | ||
1.一种三维应力波传播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阵元(1)、若干阵列绝缘外壳(11)和若干控制器(12);
所述阵列绝缘外壳(11)为具有两个正方形侧板的长方体结构,其中一个正方形侧板记为侧板Ⅰ,侧板Ⅰ上开设有呈矩阵分布的N×N个圆形通孔(1101),侧板Ⅰ的内壁安装有N×N个阵元(1),N×N个阵元(1)分别与N×N个圆形通孔(1101)相对应;
所述阵元(1)包括绝缘外壳(4)以及位于绝缘外壳(4)内的未极化压电陶瓷元件(2)、金属磁场屏蔽管Ⅰ(5)、绝缘垫片(6)、极化压电陶瓷元件(7)、缓冲弹簧(8)和金属磁场屏蔽管Ⅱ(13);
所述绝缘外壳(4)为固定在侧板Ⅰ内壁上的长方体结构,绝缘外壳(4)相对的两块侧板分别记为侧板Ⅱ和侧板Ⅲ,侧板Ⅱ与侧板Ⅰ连接;
所述金属磁场屏蔽管Ⅰ(5)内安装未极化压电陶瓷元件(2)并填充硅胶(3)形成振动激发装置,金属磁场屏蔽管Ⅰ(5)与绝缘外壳(4)的侧板Ⅲ连接,绝缘垫片(6)与金属磁场屏蔽管Ⅰ(5)连接;
所述金属磁场屏蔽管Ⅱ(13)内安装极化压电陶瓷元件(7)并填充硅胶(3)形成振动传感装置,金属磁场屏蔽管Ⅱ(13)与绝缘垫片(6)连接,若干缓冲弹簧(8)连接在金属磁场屏蔽管Ⅱ(13)上;
若干所述缓冲弹簧(8)与金属质量块(9)连接,金属质量块(9)穿过绝缘外壳(4)的侧板Ⅱ和对应的圆形通孔(1101);
同一所述阵列绝缘外壳(11)内的若干未极化压电陶瓷元件(2)和若干极化压电陶瓷元件(7)均通过屏蔽导线(10)与同一集成电路板连接,集成电路板与控制器(12)连接,若干控制器(12)分别安装到对应的阵列绝缘外壳(11)内并均与上位机连接;
试验时,选取尺寸与所述侧板Ⅰ一致的正方体试样(14),将六个阵列绝缘外壳(11)的侧板Ⅰ分别固定在正方体试样(14)的六个面上,正方体试样(14)相对两面所连接的阵列绝缘外壳(11)内的阵元(1)两两对应,每个金属质量块(9)与正方体试样(14)接触;根据试验要求,各个所述控制器(12)开启并调节对应阵列绝缘外壳(11)内指定绝缘外壳(4)内的振动激发装置,正方体试样(14)一个面上的振动激发装置产生的应力波通过正方体试样(14)传播至相对面,相对面上对应的金属质量块(9)振动,金属质量块(9)通过缓冲弹簧(8)将荷载传至对应振动传感装置,振动传感装置通过向外部放电或充电将动能转化为电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应力波传播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绝缘外壳(11)与正方体试样(14)的连接方式为粘接或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三维应力波传播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磁场屏蔽管Ⅰ(5)与绝缘外壳(4)的连接方式为粘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三维应力波传播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路板固定在对应阵列绝缘外壳(11)的内壁上,该内壁与侧板Ⅰ相对。
5.一种三维应力波传播监测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所述正方体试样(14);
2)将六个所述阵列绝缘外壳(11)的侧板Ⅰ分别固定在正方体试样(14)的六个面上;其中,所述正方体试样(14)的六个面分别记为A、B、C、D、E和F,A与B相对,C与D相对,E和F相对;
3)根据试验要求,各个所述控制器(12)开启并调节对应阵列绝缘外壳(11)内指定绝缘外壳(4)内的振动激发装置,正方体试样(14)一个面上的振动激发装置产生的应力波通过正方体试样(14)传播至相对面,相对面上对应的金属质量块(9)振动,金属质量块(9)通过缓冲弹簧(8)将荷载传至对应振动传感装置,振动传感装置通过向外部放电或充电将动能转化为电信号,通过控制不同位置的振动激发装置,以及对不同位置振动激发装置的组合能出模拟三维的复杂应力状态,同时得到在XYZ三个方向上的应力变化曲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三维应力波传播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正方体试样(14)根据待研究地质条件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未经重庆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9474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