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动防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92742.2 | 申请日: | 2021-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246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郭迎;黄一轩;彭清泉;莫伟;史文昊;黎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0/85 | 分类号: | H04B10/85;H04B10/70;H04L9/08 |
代理公司: | 西安知诚思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7 | 代理人: | 麦春明 |
地址: | 41008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动 防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波长攻击方法、主动防御方法及用其的连续变量量子通信系统,使用所述波长攻击方法会导致通信双方高估通信系统的额外噪声,使窃听端产生的额外噪声可以隐藏在其中,减少了窃听端被发现的几率;使用所述防御方法进行攻击防御,能全面去除可能存在的虚假数据,保证量子通信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量子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主动防御方法。
背景技术
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Continuous-Variable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CV-QKD)采用I\Q调制,将密钥信息编码在光场的正交振幅和正交相位上,使用平衡探测器进行测量,因而具有与相干光系统兼容的优点,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和关注;特别的,使用高斯调制相干态可以使信息速率达到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容量,而且能抵御单体攻击、集体攻击和相干攻击,虽然高斯调制相干态CVQKD的理论安全性已经被严格证明,但在实际分发中,现实器件的缺陷还是会带来一些严重的安全漏洞,利用这些安全漏洞,窃听端可以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窃取部分密钥,使CVQKD不再绝对安全。
波长攻击是一种利用分束器缺陷的攻击,目的是破解接收端的一种实时散粒噪声的估计方法,允许窃听端对散粒噪声估计值进行任意修改,具体表现为窃听者可以通过攻击波长(非合法发送端调整的波长)控制Bob(接收端)中具有波长依赖性的分光器(BS)的透射率,使接收端测量的过噪声控制在远低于理论安全证明的可容忍阈值,且接收端测量的散粒噪声不会发生改变,使得合法的发送端和接收端将永远无法发现攻击者的存在,因此如何采用简洁的方式对波长攻击进行有效防御,关系到实际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安全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动防御方法,能够对连续变量量子通信系统遭受的攻击进行有效防御,提高了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安全性。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针对波长攻击方法的主动防御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S1,使用第二偏振分束器分离耦合光中的信号光和本振光,将本振光发送至第二分束器分为10%的强度基准光和90%的本振光,使信号光入射第四幅度调制器对其光强进行随机衰减;
S2,使用第二光电二极管检测强度基准光的振幅,并将测量结果发送至计算机,若该振幅增量超过30%,则删除此处数据,记录此处数据序号,并通过经典信道将数据序号发送至发送端,发送端删除相应位置的数据,否则不做处理;
S3,使用第二相位调制器对90%的本振光进行相位调制产生随机数,用以实现测量基的随机选择,使用计算机将测量基发送至发送端,发送端据此保留信号光的正交振幅XA和正交相位PA;
使用第三微控制器对衰减后信号光的延迟进行补偿,使信号光与90%的本振光对齐;
S4,分别使用第一滤光片、第二滤光片对信号光、本振光进行滤波,并将滤波结果输入零差探测器进行测量,得到接收端接收的信号光的正交振幅XB或正交相位PB,此时接收端和发送端共享长度为N的密钥串;
S5,发送端和接收端均将共享密钥分为m组长度为n的密钥,发送端将每组密钥的一部分数据发送至接收端,接收端找出对应位置的部分数据计算散粒噪声估计值;
S6,接收端删除散粒噪声估计值变化量超过30%的密钥组,并通过经典信道将这些密钥组的位置告知发送端,发送端删除对应位置的密钥组;
S7,计算剩余各密钥组的密钥率,删除密钥率小于零的密钥组,通信双方共享一串安全密钥;
所述散粒噪声估计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927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