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互拉式基坑围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89699.4 | 申请日: | 202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7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吴春桃;张金柱;闵银斌;肖含;李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76;E02D5/4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宋东阳 |
地址: | 2661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互拉式 基坑 围护结构 施工 方法 | ||
1.一种互拉式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第一基坑(1)和第二基坑(2)之间的双轴搅拌桩,所述双轴搅拌桩包括第一搅拌桩(9)和第二搅拌桩(10);
所述第一搅拌桩(9)的顶部和所述第二搅拌桩(10)的顶部连接有预应力钢绞线(3),所述预应力钢绞线(3)锚固有相匹配的夹具;
所述第一搅拌桩(9)与所述第一基坑(1)的底板之间设有第一底板传力带(4);
所述第二搅拌桩(10)与所述第二基坑(2)的底板之间设有第二底板传力带(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拉式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桩(9)和所述第二搅拌桩(10)内均插装有型钢(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拉式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桩(9)的顶部和所述第二搅拌桩(10)的顶部均设有压顶冠梁钢筋(7),所述预应力钢绞线(3)位于两个所述压顶冠梁钢筋(7)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互拉式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压顶冠梁钢筋(7)的外周面均包裹有混凝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互拉式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压顶冠梁钢筋(7)之间开设有沟槽,所述预应力钢绞线(3)位于所述沟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拉式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钢绞线(3)的外周面包裹有保护套管(8)。
7.一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互拉式基坑围护结构,包括步骤:
步骤一,在第一基坑(1)和第二基坑(2)之间设置双轴搅拌桩,即第一搅拌桩(9)和第二搅拌桩(10);
步骤二,在所述第一搅拌桩(9)的顶部和所述第二搅拌桩(10)的顶部连接预应力钢绞线(3);
步骤三,在所述第一搅拌桩(9)和第一基坑(1)的底板之间设置第一底板传力带(4);在所述第二搅拌桩(10)和第二基坑(2)的底板之间设置第二底板传力带(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搅拌桩(9)和所述第二搅拌桩(10)内均插装型钢(6)。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搅拌桩(9)的顶部和所述第二搅拌桩(10)的顶部均设置压顶冠梁钢筋(7),并在两个所述压顶冠梁钢筋(7)之间开设沟槽,且在所述沟槽内设置保护套管(8);
所述预应力钢绞线(3)位于两个所述压顶冠梁钢筋(7)之间,并位于所述保护套管(8)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和所述步骤三之间还包括:在两个所述压顶冠梁钢筋(7)的外周面浇灌混凝土;在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要求后,对所述预应力钢绞线(3)施加预应力,并用与所述预应力钢绞线(3)相匹配的夹具锚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969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吸气式除尘茶叶封装机
- 下一篇:一种基于IPsec的远程网管的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