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合闸导前时间确定方法、装置和继电保护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84971.X | 申请日: | 2021-1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4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 发明(设计)人: | 习伟;李肖博;姚浩;姚森敬;于杨;蔡田田;白晋川;陈军健;陶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H02H1/00;H02H3/06;H02H7/26 |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伍健聪 |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州市黄***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合闸 时间 确定 方法 装置 保护 设备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导前时间方法、装置、继电保护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在检测到断路器的合闸信号后,根据检测到合闸信号的时刻确定多个数据分析时段,并获取各数据分析时段的采样数据;根据各数据分析时段的采样数据,确定各数据分析时段内的最大目标电压差值、最小目标电压差值、最大目标电压差值对应的采样时刻以及最小目标电压差值对应的采样时刻;根据各数据分析时段内的最大目标电压差值、最小目标电压差值、最大目标电压差值对应的采样时刻以及最小目标电压差值对应的采样时刻,确定断路器的合闸时刻,并将合闸时刻和检测到合闸信号的时刻之间的时长作为断路器对应的导前时间。采用本方法得到的导前时间准确性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发电机并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重合闸导前时间确定方法、装置、继电保护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现代电力系统电源普遍由分布于不同地域的发电厂中的同步电机并联运行构成的,发电机只有在并网运行时,才能发电并把电能输送出去。发电机并网是在同期装置的控制下通过断路器完成的。通常将从同期装置发出合闸脉冲至两侧电源电压到达同步点所使用的时间称为导前时间。导前时间若设置不准确,会导致相当大的发电机并网冲击电流,对电力系统和发电机造成损害。因此,导前时间设置的准确与否,对于电力系统有很大的影响。
现有技术中,通常基于人工经验设置导前时间。但是,上述方法并不能精确预估电压差为0的时刻,即不能准确预估两侧电源电压到达同步点的时刻,导前时间设置不够准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导前时间准确性的重合闸导前时间确定方法、装置、继电保护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重合闸导前时间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断路器的合闸信号后,根据检测到合闸信号的时刻确定多个数据分析时段,并获取各数据分析时段的采样数据,采样数据包括采集到的多个电压差值以及各电压差值对应的采样时刻,电压差值为电网侧电压与待并网发电机侧电压之间的差值;
根据各数据分析时段的采样数据,确定各数据分析时段内的最大目标电压差值、最小目标电压差值、最大目标电压差值对应的采样时刻以及最小目标电压差值对应的采样时刻;
根据各数据分析时段内的最大目标电压差值、最小目标电压差值、最大目标电压差值对应的采样时刻以及最小目标电压差值对应的采样时刻,确定断路器的合闸时刻,并将合闸时刻和检测到合闸信号的时刻之间的时长作为断路器对应的导前时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各数据分析时段内的最大目标电压差值、最小目标电压差值、最大目标电压差值对应的采样时刻以及最小目标电压差值对应的采样时刻,确定断路器的合闸时刻,包括:
根据各数据分析时段内的最大目标电压差值以及最大目标电压差值对应的采样时刻,拟合得到第一曲线;
根据各数据分析时段内的最小目标电压差值以及最小目标电压差值对应的采样时刻,拟合得到第二曲线;
将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时刻作为合闸时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各数据分析时段内的最大目标电压差值以及最大目标电压差值对应的采样时刻,拟合得到第一曲线,包括:
构建第一初始一元三次方程,第一初始一元三次方程的自变量为最大电压差值对应的采样时刻,第一初始一元三次方程的因变量为最大电压差值;
根据各数据分析时段内的最大目标电压差值以及最大目标电压差值对应的采样时刻,求解第一初始一元三次方程的第一参数值;
根据第一参数值以及第一初始一元三次方程,得到用于表征第一曲线的第一目标一元三次方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49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