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贝氏体非调质钢、转向垂臂及转向垂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84969.2 | 申请日: | 202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6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徐海;王中兴;王宝昆;闫志;张涛;张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14;C22C38/38;C22C38/28;B21J5/00;B21K29/00;C21D8/00;B62D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景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2 | 代理人: | 卢春燕 |
地址: | 1014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贝氏体非调质钢 转向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贝氏体非调质钢、转向垂臂及转向垂臂的制备方法。所述贝氏体非调质钢,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0.32%、Si:0.60%≤Si≤1.50%、Mn:1.40%≤Mn≤2.05%、P:P≤0.01%、S:0.025%≤S≤0.035%、Ti:Ti≤0.033%、Cr:Cr≤0.54%,余量的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贝氏体非调质钢,采用低碳钢增加Cr和Ti元素,控制硫S元素含量,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有良好的塑性,可满足汽车转向垂臂对于强度和韧性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贝氏体非调质钢、转向垂臂及转向垂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大部分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是以中碳钢棒作为坯料加工汽车零件,热锻成型后进行调质处理来提高强度和韧性,不足的是能耗高、工序多、周期长、污染重,导致成本高、效率低,且存在着淬透性不足,调质后零件芯部组织组织状态的强度及韧性不良。
而非调质钢由于其独特工艺性能,产品锻造后不需后续的调质热处理工序就能达到调质钢的性能,从而可达到降低能耗的效果,因而许多汽车机械零部件上可采用锻(轧)态非调质钢来取代调质钢。
调质钢作为加工汽车零件坯料的性能是通过锻后调质热处理得到,而非调质钢的性能是依靠锻造工艺来保证的,根据非调质钢的特性,锻件不需要锻后热处理就能达到所要求的使用性能,这大大减少能耗并提高产品效率。
目前,国内锻造用非调质钢主要采用中、高碳钢中加入微量的钒V、铌Nb、钛Ti等合金元素。成本较高,中、高碳钢硬度较高,加热温度需要高,无法满足汽车转向垂臂设计要求。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高强韧性、低成本非调质钢,以满足汽车的转向垂臂轴对材料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贝氏体非调质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可满足汽车转向垂臂对于强度和韧性的要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转向垂臂,所述转向垂臂包括所述贝氏体非调质钢。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转向垂臂的制备方法。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本发明提出一种贝氏体非调质钢,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C≤0.32%、Si:Si≥0.2%、Mn:Mn≥1.85%、P:P≤0.01%、S:S≥0.02%、Ti:Ti≥0.34%、Cr:Cr≤0.54%,余量的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贝氏体非调质钢,采用低碳钢增加Cr和Ti元素,控制硫S元素含量,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有良好的塑性,可满足汽车转向垂臂对于强度和韧性的要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贝氏体非调质钢,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0.23%≤C≤0.32%、Si:0.20%≤Si≤0.45%、Mn:1.85%≤Mn≤2.05%、P:P≤0.01%、S:0.02%≤S≤0.04%、Ti:0.34%≤Ti≤0.4%、Cr:0.4%≤Cr≤0.54%,余量的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贝氏体非调质钢,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0.23%≤C≤0.32%、Si:0.2%≤Si≤0.45%、Mn:1.85%≤Mn≤2.05%、P:P≤0.01%、S:0.02%≤S≤0.04%、Ti:0.34%≤Ti≤0.4%、Cr:0.4%≤Cr≤0.54%,Fe:96%~96.5%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49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