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83515.3 | 申请日: | 2021-1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90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 发明(设计)人: | 森恵太郎;宫田敏行;伊藤和善;森崎想;小柳圣;中尾元春;原瞳子;井上彻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3G15/20 | 分类号: | G03G15/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王茜;臧建明 |
| 地址: | 日本东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定影 装置 图像 形成 | ||
1.一种定影装置,其具备:
能够旋转的环状传送带;
面状发热单元,至少沿所述传送带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经由压接部压接于旋转体,与所述传送带的内表面接触的下游侧的边缘部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具有0.01mm以上且0.2mm以下的曲率半径的弯曲形状或遍及所述尺寸切开有边缘部的形状;及
保持单元,配置于所述传送带的内部并以压接于所述旋转体的方式保持所述面状发热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面状发热单元的沿所述传送带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位于压接部的内部,沿所述传送带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位于压接部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面状发热单元的与所述传送带内表面接触的下游侧的边缘部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具有0.01mm以上且0.05mm以下的曲率半径的弯曲形状或遍及所述尺寸切开有边缘部的具有复数个角部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面状发热单元通过将沿着与所述面状发热单元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一体地形成的复数个所述面状发热单元的集合体隔着沿着长度方向形成于相邻的所述面状发热单元的边界的缺口槽分离来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面状发热单元的与所述传送带内表面接触的下游侧的边缘部进行切削或研磨加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面状发热单元的沿所述传送带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对所述旋转体的压接量大于上游侧的端部对所述旋转体的压接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保持单元位移到沿所述旋转体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而配置。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
图像形成单元,在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及
定影单元,对形成于所述记录媒体的图像进行定影,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使用了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作为所述定影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未经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351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