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洋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83441.3 | 申请日: | 202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1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解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金雨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40;C05G3/60;C05G3/80;C05G5/12;C05F17/2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王美燕 |
地址: | 570100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洋生物 有机肥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海洋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虾壳粉200~300份、牡蛎壳粉80~160份、蟹壳粉200~300份、鱼粉30~70份、海藻30~80份、金龟子绿僵菌菌粉2~3份、枯草芽孢杆菌菌粉2~3份、解淀粉芽孢杆菌菌粉2~5份、羊肚菌菌渣50~73份、甘蔗渣100~130份、木薯渣50~80份、椰糠20~30份。本发明以绿僵菌、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为发酵菌种,并按科学配比加入海藻、虾壳、蟹壳、羊肚菌菌渣、木薯渣、甘蔗渣、海藻等成分,经发酵腐熟后的产品具有缓释功能,肥力持久,可促进植株发根和生长,抗病虫害,改良土壤,抗重茬,是一种新型的功能菌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肥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洋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海南省为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其中虾、蟹、鱼等为主要的海产品。这些海产品在食用或加工后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贝壳、虾壳、蟹壳、鱼皮等,这些资源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多聚糖、蛋白质和脂肪酸,若不充分的开发利用,将导致资源浪费。
生物有机肥是微生物肥和有机肥的结合体,具有改善土壤,增产增收等作用。目前的生物有机肥主要是以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原料,市面上较少发现利用海洋生物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有机肥商品。检索发现,部分利用虾壳为原料生产的有机肥产品大多需要添加中草药等成分,浪费了珍贵的中草药资源。例如专利文献CN103274872A公开一种以虾壳粉为主料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虾壳粉57-60、尿素10-12、麻风树叶粉8-10、酒糟1-2、屠宰下脚料20-23、菜籽饼6-8、旱莲草2-3、田菁2-3、甜叶菊4-5、刚玉粉1-2、沟泥3-4、辣椒秸秆粉6-7、泔水55-60、红糖9-13、人动物粪便72-80。
作物连作可以提高农田的利用率,但会导致病虫害现象加重、土壤理化性质恶化、根系微生物的病菌化以及自毒现象,严重影响作物生长。目前商品化的生物有机肥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补充养分,改善土壤,但是仍然难以有效改善作物的重茬障碍。
鉴于此,若能充分利用海南等沿海省份的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一种可以有效缓解作物重茬障碍,促进作物成长的海洋生物有机肥,这对于生物有机肥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洋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种海洋生物有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虾壳粉200~300份、牡蛎壳粉80~160份、蟹壳粉200~300份、鱼粉30~70份、海藻30~80份、金龟子绿僵菌菌粉2~3份、枯草芽孢杆菌菌粉2~3份、解淀粉芽孢杆菌菌粉2~5份、羊肚菌菌渣50~73份、甘蔗渣100~130份、木薯渣50~80份、椰糠20~30份。
优选的,所述海藻包括珊瑚藻、蜈蚣藻。
优选的,所述木薯渣是指木薯茎秆粉碎过20~30目筛且含水量20~40%的材料。
优选的,所述甘蔗渣为将榨糖之后剩下的材料粉碎,过30~50目筛所得。
优选的,所述绿僵菌为金龟子绿僵菌。
优选的,所述羊肚菌菌渣为羊肚菌在培养基上培养30天,采收后剩余的固体废物;培养基为木屑23份、红麻秆57份、木薯渣10份、甘蔗渣10份。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海洋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绿僵菌菌粉、枯草芽孢杆菌菌粉、解淀粉芽孢杆菌菌粉分别配制成107cfu/mL菌液,备用;
(2)将虾壳粉、牡蛎壳粉、海藻、羊肚菌菌渣、甘蔗渣、木薯渣和绿僵菌菌液、枯草芽孢杆菌菌液混合,堆垛进行发酵,发酵时间10~15d,发酵温度为50~65℃,每隔2~3d翻垛一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金雨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海南金雨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34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