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用电气接口电压检测装置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82682.6 | 申请日: | 2021-1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13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 发明(设计)人: | 周中洋;李丰;庄东曙;吕昊坤;吴胤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19/00 | 分类号: | G01R19/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施昊 |
| 地址: | 21000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电 接口 电压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用电气接口电压检测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微控制器、RMS‑DC模块、分压模块、显示屏、若干电压检测接口以及与电压检测接口一一对应的继电器、触发模块和指示模块。RMS‑DC模块将交流电压信号按比例N1转换为微控制器电压检测范围内的低压直流信号,分压模块将输入的交流电压信号的电压差按比例N2转换为微控制器电压检测范围内的信号,微控制器根据RMS‑DC模块和分压模块的输出信号得到电压检测结果,并通过显示屏进行显示。本发明能自动检测接口电压值及类型,同时当一个接口插电时,其他接口不会带电,防止触电,有效地提高了电压检测的安全性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仪器仪表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船用电气接口电压检测技术。
背景技术
在船舶上安装电子电气设备时,一旦接错电源,可能导致设备在上电时不能正常工作、过压击穿甚至损坏供电设备,因此在接电前,必须测量供电接口的电压,只有符合设备供电要求时才能为其接入电源。随着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其控制、通信、电力、驱动等电子电气系统变得愈加冗余,设备种类繁多,导致船舶各种电源分布复杂多样、工人安装设备的工作量骤增。同时,船舶电气设备出于防水防潮要求,其供电线接口往往采用孔型航插,当使用万用表测量接口电压时,需要一人手扶插头,另一人将两根细表笔插入插孔,由于插孔距离过近,在此过程中,极易发生短路和触电等事故,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船用电气接口电压检测装置和方法,有效地提高电压检测的安全性和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船用电气接口电压检测装置,包括微控制器、RMS-DC模块、分压模块、显示屏、n个电压检测接口以及与n个电压检测接口一一对应的n个继电器、n个触发模块和n个指示模块;各继电器的输入端与对应的电压检测接口连接,n个继电器的输出端、RMS-DC模块的输入端和分压模块的输入端之间并联,RMS-DC模块的输出端和分压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微控制器的ADC接口,各触发模块和指示模块分别连接微控制器的GPIO接口;所述RMS-DC模块将交流电压信号按比例N1转换为微控制器电压检测范围内的低压直流信号,所述分压模块将输入的交流电压信号的电压差按比例N2转换为微控制器电压检测范围内的信号,其中N1、N2为常数,所述微控制器根据RMS-DC模块和分压模块的输出信号得到电压检测结果,并通过显示屏进行显示。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继电器采用磁保持双刀常开型继电器。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触发模块采用按键;所述指示模块采用LED灯。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电池和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电池通过电源转换模块向各模块供电。
本发明还包括基于上述船用电气接口电压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将被测电缆接口连接至某电压检测接口A,触发该电压检测接口A对应的触发模块,微控制器根据触发信号先控制所有继电器断开,再控制电压检测接口A对应的继电器闭合,同时电压检测接口A对应的指示模块启动;
设与RMS-DC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的是微控制器的ADC1接口,与分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的是微控制器的ADC2接口;当微控制器的ADC1接口的输入电压为0V,ADC2接口的输入电压不为0V时,判定电压检测接口A的输入电压为ADC2接口电压乘N2的直流电,微控制器控制显示屏显示电压类型为“直流”和电压值;当微控制器的ADC1接口的输入电压为0V,ADC2接口的输入电压为0V时,判定电压检测接口A的输入电压为0V,微控制器控制显示屏显示电压类型为“无”和电压值为“0V”;当微控制器的ADC1接口的输入电压不为0V,判定电压检测接口A的输入电压为ADC1接口电压乘N1的交流电,微控制器控制显示屏显示电压类型为“交流”和电压值。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26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