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O2 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78548.9 | 申请日: | 2021-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59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 发明(设计)人: | 宋丽;朱道平;周志斌;陈小花;陈园园;余勇;杨绪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14 | 分类号: | B01D53/14;B01D53/18;C10K1/00;C10K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吴晓慧 |
| 地址: | 21004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co base sub | ||
本发明涉及一种CO2吸收液及使用该吸收液从高炉煤气回收COsubgt;2/subgt;的方法和装置。以所述吸收液的总重量为计算基准,上述CO2吸收液包括:有机胺5~70wt.%,优选为10~60wt.%;吸收活化剂0.5~20wt.%,优选为2~10wt.%;缓蚀剂0.005~0.12wt.%,优选为0.015~0.085wt.%;水15~92wt.%,优选为40~85wt.%。经过本发明方法净化后的高炉煤气中CO2≤3%,可回收纯度大于99vol.%的COsubgt;2/subgt;,并使高炉煤气的热值相应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体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O2吸收液及使用该吸收液从高炉煤气回收CO2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高炉煤气为炼铁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是重要的二次能源,主要成分为:CO、CO2、N2、H2、CH4等,其中可燃成分CO含量约占25%左右,H2、CH4的含量很少,CO2含量占8~20%,N2含量占~55%,由于惰性气体含量较高,因此高炉煤气热值仅为800Kcal/m3左右,热值较低。目前,高炉煤气多用作焦炉及冶金加热炉的燃料气,也可采用高炉炉顶煤气余压发电技术(TRT)进行发电。需要将其中的CO2等气体进行回收,同时提高高炉煤气的热值。
目前,处理高炉煤气提高热值的方法有常规胺法、吸附和膜分离工艺等,这些方法可用于分离出CO2和氢气,并提高高炉煤气的热值。申请号200980110067.8,专利名称“高炉煤气的分离方法”提出了分离出高炉煤气中CO2和氮气的方法,该方法先利用胺法除去CO2,再利用PSA除去高炉煤气中含有的氮气,具体使用哪种胺法未见描述。申请号201810826875.5,专利名称“一种转炉和或高炉煤气的脱碳方法”提出用变压吸附进行粗脱,用MDEA(N-甲基二乙醇胺)溶液进行精脱的方法。申请号201910518168.4,专利名称“高炉煤气的综合处理装置及方法”提出了利用变压吸附和膜分离耦合的方法进行CO2脱除的工艺。
上述方法在处理高炉煤气中存在脱碳系统腐蚀、吸收CO2速度较慢、有效气损失大、能耗高、不够经济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CO2吸收液及使用该吸收液从高炉煤气回收CO2的方法和装置,通过使用含有脂肪胺、吸收活化剂、缓蚀剂和水的再生吸收液对高炉煤气中的CO2进行吸收,得到纯度大于99vol.%的CO2,同时提高高炉煤气的热值。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CO2吸收液。
作为具体实施方式,以所述吸收液的总重量为计算基准,所述CO2吸收液包括:
有机胺5~70wt.%,优选为10~60wt.%;
吸收活化剂0.5~20wt.%,优选为2~10wt.%;
缓蚀剂0.005~0.12wt.%,优选为0.015~0.085wt.%;
优选地,所述有机胺选自式(1)所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吸收活化剂为C2-C5脂肪胺,碳链上优选含有至少一个羟基和/或至少两个氨基;和/或所述缓蚀剂为无机金属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785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隔离度的终端天线系统
- 下一篇:一种膦酸基单体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