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压引水隧洞立模喷砼内衬及施工工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75305.X | 申请日: | 202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69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程鹤;陈遥;徐静;李晓佳;张君雨;赵东升;加志雄;张跃龙;陈小龙;张进山;赵伟伟;易育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20/00;E21D21/00;E21F17/18;C04B28/02;C04B111/00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朱雪琼 |
地址: | 550081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水 隧洞 立模喷砼 内衬 施工 | ||
1.一种无压引水隧洞立模喷砼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初期支护断面检查测量,先由测量组对隧道初支断面净空进行测量,对隧道净空进行检查,提前对侵限部分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进行复测,并经验收后进行下一道工序;
S2、底板混凝土衬砌,对隧洞的底部进行混凝土衬砌,形成隧洞底板;
S3、边墙立模喷砼施工,按照测量放样、钢筋制安、基面处理、伸缩缝设置、边墙模板架立、边墙喷砼施工、伸缩缝填充的顺序,采用喷砼施工的方法形成隧洞的边墙;
S4、顶拱喷砼施工,按照基面清理、伸缩缝设置、顶拱喷射砼施工的顺序,采用喷砼施工的方法形成隧洞的顶拱;
S5、喷砼拆模与养护,喷砼终凝后2小时开始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混凝土强度达到8.0MPa以上后,进行拆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压引水隧洞立模喷砼施工工法制作的内衬,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衬砌(1)、边墙内衬(2)、顶拱内衬(3)、植筋(6),所述底板衬砌(1)浇注在隧洞的底部,边墙内衬(2)和顶拱内衬(3)分别设置在隧洞的两侧和顶部,且边墙内衬(2)和顶拱内衬(3)相互连接;所述植筋(6)一端插入到隧洞侧壁内,植筋(6)另一端隧洞侧壁上伸出,插入到边墙内衬(2)和顶拱内衬(3)中;所述植筋(6)有多根,植筋(6)端部设有弯角,且多根植筋(6)之间通过钢筋网(7)相互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压引水隧洞立模喷砼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网(7)的钢筋直径为8mm至10mm,钢筋网(7)的单格尺寸为12cm×12cm至15cm×15c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压引水隧洞立模喷砼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拱内衬(3)上设有多根锚杆(8),锚杆(8)直径为25mm至30mm,锚杆(8)长度为2m至2.5m,顶拱内衬(3)通过锚杆(8)与隧洞顶部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压引水隧洞立模喷砼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墙内衬(2)、顶拱内衬(3)的厚度为150mm至16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压引水隧洞立模喷砼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钢筋制安时,采用钢筋制安剩余φ14mm至φ22mm的钢筋头做植筋,钢筋相对初支断面外露10cm至20cm,钢筋端部6cm至10侧面处弯成90°弯钩,在Ⅲ类围岩距岩壁施工时,在距离岩壁3cm至5cm处挂钢筋网(7),并与锚杆连接牢靠,在边墙喷砼施工前,在隧洞接触部位进行凿毛后涂刷界面剂,喷射管采用硬质聚乙烯管,采用垂直向下法喷射入仓,且分层模板内一次性喷射完成,喷嘴处的风压控制在0.3~0.6MPa。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压引水隧洞立模喷砼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和步骤S4中,岩洞段洞身每10m至12m设一道伸缩缝(9),隧洞变截面处及土石分界线处应设一道伸缩缝(9),伸缩缝(9)宽15mm至20mm,伸缩缝(9)内用聚乙烯闭孔泡沫板(10)填充,伸缩缝(9)缝口采用沥青砂浆层(11)封堵,沥青砂浆层(11)厚度为40mm至50mm,所述沥青砂浆采用沥青:水泥:砂=1:1:4的比例混合,沥青采用石油沥青,标号为30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压引水隧洞立模喷砼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顶拱喷射砼施工采用分层喷射法施工,第一次喷射8cm至10cm,第二次喷射5cm至7cm,喷射时应分段、分片进行,喷射顺序应从拱肩至顶拱,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次喷射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如终凝1h后再次喷射时,应用风水清洗前一次喷层表面后再进行后一次喷射,2次循环喷射作业应有20cm的搭接长度;喷射混凝土表面应平整,其起伏差控制在10cm以内,顶拱喷射回填率不应大于25%;喷射时候作业气温控制在5~35℃,顶拱喷射砼施工时,喷嘴处加有液态速凝剂,喷嘴处的风压控制在0.3~0.5MPa,喷嘴按螺旋形轨迹移动,每2m至3m为一喷射区,采用分段、分片,由下向上的喷射方式施喷,喷嘴与岩面的间距0.6m至1m,喷射角度控制在80°至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7530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