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分散式用户的水处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74757.6 | 申请日: | 2021-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0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 发明(设计)人: | 汪诚文;施匡围;李继云;陈泊明;杨永顺;肖皓;王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文丽 |
| 地址: | 10008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分散 用户 水处理 系统 方法 | ||
1.一种适用于分散式用户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筒体(100),所述第一筒体(100)内设置有第一反应部(102)且所述第一筒体(100)上设置有进水口(104),所述第一筒体(100)的底部设置有液位传感器(136);
第二筒体(106),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100)内且所述第二筒体(106)内设置有第二反应部(108),所述第二筒体(106)上还设置有出水口(110)以及与所述第一筒体(100)连通的滴淋孔(112);
循环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100)内以将所述第一筒体(100)内的污水引入所述第二筒体(106);
所述出水口(110)的出水频率以及所述循环组件的循环方式适于基于所述液位传感器(136)的检测信号控制;
所述液位传感器(136)的检测信号适于通过控制枢纽(138)发送给控制终端(1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分散式用户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部(102)包括:
下框(114),位于所述第一筒体(100)中,且所述下框(114)的中部形成有容置空间(116),所述下框(114)中填充有固体填料(1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分散式用户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应部(108)包括:
内圈(120),安装于所述第二筒体(106)中,且所述内圈(120)与所述第二筒体(106)的侧壁围设形成的反应空间中填充有所述固体填料(11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分散式用户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组件包括:
循环泵(122),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16)内;
管路(124),所述管路(124)的第一端与所述循环泵(122)连接,所述管路(124)的第二端沿所述内圈(120)的轴向穿出所述内圈(120)且安装有布水器(12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分散式用户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淋孔(112)形成于所述第二筒体(106)的底部,所述下框(114)上与所述滴淋孔(11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导流板(13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分散式用户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110)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固体填料(118)溢出的隔板(128)。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分散式用户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过滤部,连接于所述进水口(104)的上游端;
多孔板,设置于所述出水口(110)。
8.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分散式用户的水处理系统的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所述进水口(104)向所述第一筒体(100)内注入污水以通过所述第一反应部(102)与所述污水初次反应;
通过所述循环组件将所述污水泵入所述第二筒体(106),以通过所述第二反应部(108)与所述污水二次反应;
通过所述循环组件将经过所述滴淋孔(112)流入所述第一筒体(100)的污水二次泵入所述第二筒体(106)以形成循环;
通过所述控制终端(140)并基于所述液位传感器(136)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出水口的出水频率以及所述循环组件的循环方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所述液位传感器(136)的检测信号计算所述进水口(104)的进水量以及所述第一筒体(100)、所述第二筒体(106)内的水量;
通过所述控制枢纽(138)将所述检测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终端(14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用于分散式用户的水处理系统为多个,多个所述适用于分散式用户的水处理系统中的所述控制枢纽(138)与所述控制终端(140)电连接,通过所述控制终端(140)控制多个所述适用于分散式用户的水处理系统中所述进水口(104)的进水量或者所述循环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7475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