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沥青拌合站用废气处理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273488.1 | 申请日: | 2021-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281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 发明(设计)人: | 刘凯;汪师培;丁伟伦;赵俊仁;笪艺;徐晓倩;成浩;王士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F33/82;B01F35/71;F26B21/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汇融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41 | 代理人: | 赵宗海 |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沥青 拌合站用 废气 处理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拌合站用废气处理设备,涉及沥青拌合站技术领域,包括处理筒,所述处理筒的外部设置有导向套,所述处理筒通过滑动键定向滑动安装于导向套的内部,所述导向套固定安装于地面,所述处理筒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活塞盘,所述活塞盘相对于地面静止设置,所述活塞盘的内部转动安装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的一端延伸至活塞盘的外部,并由驱动设备转动驱动。本发明通过对主动轴进行驱动,带动处理筒移动,不仅完成对废气的吸入与处理功能,还实现了对骨料的搅拌功能,并配合主风扇的转动实现空气循环,对骨料的充分烘干,提高了设备使用的功能性和实用性,提高了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了对废气的处理回收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沥青拌合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沥青拌合站用废气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沥青拌合站,也可称为沥青混凝土拌和站、沥青混凝土搅拌站。指用于批量生产沥青混凝土的成套设备。按照搅拌方式,可以分为强制间歇式、连续生产式;按照搬运方式,可以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沥青混合料是由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按材料组成及结构分为连续级配、间断级配混合料。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开级配混合料。
目前沥青厂拌法中,沥青拌合站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高温烟气,烟气的温度能达到250~300℃。大多数拌合站直接将烟气排放到大气中,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了热能的极大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沥青拌合站用废气处理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沥青拌合站用废气处理设备,包括处理筒,所述处理筒的外部设置有导向套,所述处理筒通过滑动键定向滑动安装于导向套的内部,所述导向套固定安装于地面,所述处理筒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活塞盘,所述活塞盘相对于地面静止设置,所述活塞盘的内部转动安装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的一端延伸至活塞盘的外部,并由驱动设备转动驱动,所述活塞盘将处理筒内部分为活塞腔和搅拌腔,且靠近主动轴的一侧为搅拌腔,所述主动轴靠近活塞盘一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翻料柱,所述翻料柱的端部转动安装有锥齿轮,所述活塞盘位于搅拌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锥齿环,所述锥齿轮与锥齿环相互啮合,所述锥齿轮外侧的边缘安装有弹性凸柱,所述处理筒搅拌腔的内壁开设有内凹环,所述弹性凸柱的端部滑动安装于内凹环的内部,所述活塞盘与主动轴配合的一端端壁内部转动安装有风扇,所述风扇通过滑动键与主动轴外壁定向滑动套接,所述导向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骨料仓,所述处理筒搅拌腔的顶部开设有与骨料仓底部出口相互对应的进料口,所述处理筒搅拌腔的外侧设置有沥青拌合仓,所述处理筒活塞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气管,所述吸气管与沥青拌合仓的废气出口连接,所述处理筒远离主动轴一端的端壁固定安装有喷气罩,所述喷气罩的外壁开设的多个透气孔,所述喷气罩与处理筒之间以及吸气管与处理筒之间均安装有单向阀,所述处理筒活塞腔的外部套设有喷淋罩,所述喷淋罩固定安装于地面,所述处理筒与喷淋罩滑动配合,所述喷淋罩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喷淋环,所述喷淋环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喷孔,所述喷淋罩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出气管。
优选的,所述主动轴为两端贯穿的空心管轴,所述活塞盘位于活塞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盘管,所述盘管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盖,所述套盖与主动轴的端部转动套接,所述盘管的另一端贯穿主动轴,并延伸至搅拌腔内。
优选的,所述锥齿轮的边缘处开设有插槽,所述弹性凸柱滑动安装于插槽的内部,所述弹性凸柱与插槽的内腔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喷淋罩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柱塞泵,所述柱塞泵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和吸水管,所述出水管和吸水管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单向阀,所述喷淋环设置为空心环体,所述出水管延伸至喷淋罩的内部,并与喷淋环的内腔连接,所述吸水管引至外部供水设备。
优选的,所述柱塞泵靠近吸气管一端的内部设置有抽拉杆,所述抽拉杆位于柱塞泵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所述抽拉杆的另一端与吸气管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734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蚕豆抗盐基因F-box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用于伤员转运的智能舱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