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抗菌抗病毒复合材料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72687.0 | 申请日: | 202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949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曾伟荣;曾伟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极客亮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59/16 | 分类号: | A01N59/16;A01N59/00;A01N25/10;A01P1/00;A01P3/00;B01J31/06;B01D39/02;B01D53/86;B01D53/72;D06M11/46;D06M11/74;D06M15/05 |
代理公司: | 武汉卓越志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66 | 代理人: | 戴宝松 |
地址: | 5105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抗菌 抗病毒 复合材料 及其 应用 | ||
1.一种多功能抗菌抗病毒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棒状纤维素纳米晶、生长于所述棒状纤维素纳米晶表面的二氧化钛,以及负载于所述二氧化钛表面的石墨烯纳米片;所述棒状纤维素纳米晶的直径为20-100nm,长径比为(2-5):1;所述石墨烯纳米片的横向尺寸为5-20nm,所述石墨烯纳米片的边缘具有尖状或锯齿结构,每个所述石墨烯纳米片包括3-6个尖状或锯齿结构;所述多功能抗菌抗病毒复合材料用于玻璃、金属或织物基抗菌抗病毒、除甲醛和驻极过滤材料的制备;所述多功能抗菌抗病毒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A1.将硝酸银均匀分散至冰醋酸和异丙醇混合溶液中,然后加入钛酸四丁酯,得到反应液;
SA2.将所述棒状纤维素纳米晶浸渍于步骤SA1得到的所述反应液中,150-200℃反应5-12h,得到表面生长片状二氧化钛的棒状纤维素纳米晶;
SA3.将所述石墨烯纳米片分散至乙醇中,然后加入步骤SA2得到的所述表面生长片状二氧化钛的棒状纤维素纳米晶,超声分散,在所述片状二氧化钛表面沉积所述石墨烯纳米片,得到所述多功能抗菌抗病毒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抗菌抗病毒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二氧化钛表面进行化学抛光或电解抛光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抗菌抗病毒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棒状纤维素纳米晶与所述二氧化钛之间还生长有二氧化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抗菌抗病毒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抗菌抗病毒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B1.将所述棒状纤维素纳米晶浸渍于正硅酸乙酯溶液中,在碱性条件下反应10-60min;
SB2.将硝酸银均匀分散至冰醋酸和异丙醇混合溶液中,然后加入钛酸四丁酯,得到反应液;
SB3.将经步骤SB1处理的所述棒状纤维素纳米晶浸渍于步骤SB2得到的所述反应液中,150-200℃反应5-12h,得到表面生长片状二氧化钛的棒状纤维素纳米晶;
SB4.将所述石墨烯纳米片分散至乙醇中,然后加入步骤SB3得到的所述表面生长片状二氧化钛的棒状纤维素纳米晶,超声分散,在所述片状二氧化钛表面沉积所述石墨烯纳米片,得到所述多功能抗菌抗病毒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极客亮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极客亮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7268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