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病害平面展开图的自动生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71891.0 | 申请日: | 202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03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柴雪松;赵必忠;刘艳芬;陈学喜;李健超;吴玉哲;雷林;马学志;韩云;王宁;周鹏鹏;茅宇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科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2 | 分类号: | G06F30/12;G06F30/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张彩珍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病害 平面 展开 自动 生成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病害平面展开图的自动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加载检测数据;所述检测数据包括隧道信息数据和检测病害信息数据;(2)定义病害图元,对所述病害图元进行等级区分,按等级将所述病害图元存放在不同图层;(3)定义隧道结构平面图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生成隧道结构平面图;(4)确定病害类型,并根据病害的里程坐标或断面信息,计算病害信息,将病害绘制在所述隧道结构平面图上。本发明操作简单,可以实现人工零参与,弥补了人工绘制隧道展开图的技术不足,实现了隧道病害平面展开图的一键生成,显著提升了病害展示的效率和正确率,提高了隧道病害检测工作的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隧道病害检测与安全评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隧道病害平面展开图的自动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截至2020年底,我国大陆有16 798座运营隧道,总长约19 630km;2746座在建隧道,总长约6 083km。同时,新增运营铁路隧道714座,总长约1589km,其中特长隧道39座,总长约498km;规划铁路隧道6354座,总长约16255km。因此,隧道结构的质量和安全,对铁路运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铁路而言,隧道结构的服役状态是铁路正常、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但是,在铁路线运行过程中,隧道结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各种病害,其中典型的表观病害包括:结构渗漏水、混凝土裂缝、剥落、掉块等病害,且此类病害一般具有发生时间短、影响程度大、修复时间长等特点,尤其是在线路运行期间,因此,及时发现病害并进行维修是保证铁路运营安全和延长隧道寿命的关键手段。
目前,铁路工务部门使用高清相机拍摄图片和地质雷达检测方法检测隧道表观和内部病害,然后使用AutoCAD软件手动绘制病害的大概尺寸、病害在隧道中的分布情况等信息进行展示。这种数据二次录入绘制展开图的方法,存在工作量大、繁琐、出错概率高等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隧道病害平面展开图的自动生成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隧道病害平面展开图的自动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加载检测数据;
所述检测数据包括隧道信息数据和检测病害信息数据;
(2)定义病害图元,对所述病害图元进行等级区分,按等级将所述病害图元存放在不同图层;
(3)定义隧道结构平面图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生成隧道结构平面图;
(4)确定病害类型,并根据病害的里程坐标或断面信息,计算病害信息,将病害绘制在所述隧道结构平面图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隧道病害平面展开图的自动生成方法,步骤(1)中,所述检测病害信息数据包括表观病害数据和内部病害数据;所述表观病害数据是通过隧道检测车车头位置处安装的线阵相机拍摄得到的,所述内部病害数据是通过地质雷达检测识别得到的。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隧道病害平面展开图的自动生成方法,所述表观病害数据包括病害类型、病害长度宽度/面积、病害开始里程、结束里程、病害等级、病害在隧道分布位置、病害在每张拍摄图片上的坐标和病害所在的断面数值;所述内部病害数据包括病害类型、起始里程、终止里程、所在测线、长度、起始深度/高度、病害等级和距人行道板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隧道病害平面展开图的自动生成方法,步骤(2)中,根据轮廓形状将病害分为线形病害和非线形病害,线形病害包括裂缝,非线形病害包括渗漏水、块状裂缝、施工缝破损、衬砌剥落、空洞、不密实和二衬厚度不足。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隧道病害平面展开图的自动生成方法,步骤(2)中,根据危害程度对病害划分等级,分别使用不同颜色对所述病害图元进行等级区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科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科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718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辅溢料光学透镜注塑模具
- 下一篇:一种多工位多次注塑的厚壁透镜注塑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