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矢量道路数据匹配与更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70848.2 | 申请日: | 2021-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8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帅;王厚之;李海亭;郭明武;刘剑;王诗云;李博闻;段梦梦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F16/2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闫露露 |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矢量 道路 数据 匹配 更新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设备 | ||
1.一种多尺度矢量道路数据匹配与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确定相似性度量指标,所述相似性度量指标包括切角方向差、面积累积差、以及综合中值距离中的至少一种;
S2、按照预设的处理方式,对待匹配的道路网数据进行预处理,以预处理得到的数据作为匹配单位,并确定匹配对象,以及对应的被匹配对象;所述处理方式包括等距离插值加密操作、道路stroke迭代连接操作和数据的空间索引建立操作中的至少一种;
S3、基于所述相似性度量指标,结合几何特征相似度、以及空间场景结构相似度度量方式,确定所述匹配对象与所述被匹配对象之间的匹配关系;
S4、根据所述匹配关系,确定道路变化实体,并将所述道路变化实体从大比例尺道路网数据库,向小比例尺道路网数据库中传递,实现多种比例尺的矢量道路数据的联动更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基于所述相似性度量指标,结合几何特征相似度、以及空间场景结构相似度度量方式,确定所述匹配对象与所述被匹配对象之间的匹配关系,包括:
S31、将所述匹配对象与所述被匹配对象进行初匹配,且,初匹配过程中,基于所述相似性度量指标,计算所述匹配对象与所述被匹配对象之间的几何特征相似度;
S32、基于计算得到的几何特征相似度,从各个匹配对中,筛选出几何特征不匹配的特征不匹配对;
S33、对所述特征不匹配对中包括的目标匹配对象、以及目标被匹配对象,进行再次匹配,且,再次匹配过程中,进行空间场景结构相似度的计算;
S34、基于得到的空间场景结构相似度,确定所述目标匹配对象、以及所述目标被匹配对象之间的匹配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对象与所述被匹配对象上均设有等分点,步骤S32中,所述基于所述相似性度量指标,计算所述匹配对象与所述被匹配对象之间的几何特征相似度,包括:
S321、通过下述的公式(1),计算所述匹配对象与所述被匹配对象之间的切角方向差:
其中,s1表示匹配对象,s2表示被匹配对象;N表示匹配对象与被匹配对象之间等分点总数之差,Orn_diffk(s1,s2)表示第k次比较获取的切角方向差,DCAD(s1,s2)表示所得的整体切角方向差;
S322、通过下述的公式(2),计算所述匹配对象与所述被匹配对象之间的面积累积形状差:
CASD(s1,s2)=|∫∫ξdxdy|; (2)
其中,ξ表示道路线实体s1与s2之间形成的封闭区域,|∫∫ξdxdy|表示对ξ进行二元积分;CASD(s1,s2)表示所得的面积累积形状差;
S323、通过下述的公式(3),计算所述匹配对象与所述被匹配对象之间的综合中值距离:
其中,length(s1)表示道路线实体s1的长度,length(s2)表示道路线实体s2的长度,m(*)表示所得的综合中值距离;
S324、根据所得的切角方向差、面积累积形状差以及综合中值距离,计算所述匹配对象与所述被匹配对象之间的几何特征相似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未经武汉市测绘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7084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