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装配工艺及锂离子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70669.9 | 申请日: | 202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06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崔红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5 | 分类号: | H01M10/0585;H01M10/0525;H01M50/536;H01M50/531;H01M50/147;H01M50/54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郑越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装配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装配工艺及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装配工艺包括:制作极组;对极组的极耳进行预焊,并对预焊后的极耳进行裁切;将裁切后的极耳与盖板焊接连接;在极耳与盖板焊接的焊印处贴胶,覆盖焊印;在极组外侧包胶,并将包胶后的极组装入壳体中,壳体的开口端与盖板配合抵接;将壳体与盖板相抵接的周边进行周边焊。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装配工艺,通过取消传统装配工艺中的连接片焊接及合芯的步骤,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减少了装配工序,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不良率,且减少了设备和能耗的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装配工艺及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对用于新能源汽车上的动力电池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增加单个电芯容量的方法可以提高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对于方形锂离子电池,为避免增加单个电芯容量时电芯厚度和极片长度增大而导致包覆困难和加剧变形,行业内通常采用将铝壳内的单个电芯拆分成至少两个电芯装入铝壳的方法。现有技术中,方形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装配过程的工序一般包括叠片、热压、X-ray(X射线)检测、极耳预焊、极耳裁切、连接片焊接、连接片与盖板焊接、入壳、周边焊等工序,整个装配过程,工序繁多,操作繁琐,生产效率低,产品不良率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锂离子电池装配过程工序繁多、操作繁琐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减少装配过程工序、操作简单的锂离子电池装配工艺。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锂离子电池产品不良率高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产品不良率低的锂离子电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装配工艺,包括:
制作极组;
对极组的极耳进行预焊,并对预焊后的极耳进行裁切;
将裁切后的极耳与盖板焊接连接;
在极耳与盖板焊接的焊印处贴胶,覆盖焊印;
在极组外侧包胶,并将包胶后的极组装入壳体中,壳体的开口端与盖板配合抵接;
将壳体与盖板相抵接的周边进行周边焊。
可选的,所述制作极组包括:
将负极片、隔膜、正极片按照预定顺序进行叠片;
对叠片后形成的组件进行热压,形成极组。
可选的,所述制作极组还包括:
在对叠片后形成的组件进行热压,形成极组之后,对极组进行X-ray检测,检测合格的极组进入下一步工序,检测不合格的极组进行返工或报废。
可选的,所述按照预定顺序进行叠片包括按照负极片、隔膜、正极片、隔膜的顺序循环叠放,循环的次数N≥1。
可选的,所述将壳体与盖板相抵接的周边进行周边焊之后还包括:
氦检,所述氦检包括将周边焊后的电池采用氦检设备进行短路检测,检测合格的电池标记为合格电池,检测不合格的进行返工或报废。
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使用如上述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装配工艺制造而成。
可选的,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开口;
极组,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极组设置有正极耳和负极耳;
盖板,与所述壳体的开口端固定连接,所述盖板朝向所述壳体内部的一侧与所述极组的极耳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706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非接触式水体浊度测量装置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