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拟重金属在植物、土壤、地下水中迁移的土柱实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69278.5 | 申请日: | 202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4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蔡永兵;马万征;孟凡德;李飞跃;范行军;纪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13/00 | 分类号: | G01N13/00;G01N1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李国政 |
地址: | 233100 安徽省滁州市凤***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拟 重金属 植物 土壤 地下 水中 迁移 实验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模拟重金属在植物、土壤、地下水中迁移的土柱实验装置,包括淋浴土柱,为设备主要的实验检测结构,所述淋浴土柱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门和第二密封门,所述第二密封门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门底端,所述淋浴土柱顶表面设置有分阶筛网;分离罐,位于所述淋浴土柱上端,所述分离罐的内部分别连接有地下水管和试剂管道,所述试剂管道位于地下水管对立面。该模拟重金属在植物、土壤、地下水中迁移的土柱实验装置,能够针对性的对检测后的污水进行分阶深层过滤,减少多项重金属检测所需的用水量,使设备更加的具有环保性,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更加符合环保理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重金属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模拟重金属在植物、土壤、地下水中迁移的土柱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重金属指密度在4.0以上的60种元素或密度在5.0以上的45种元素。随着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以及城市污泥、污水的农用、重金属对土壤、水体的污染越来越严重,重金属元素进入土壤系统后,通过与土壤中其他物质(如矿物质、有机物及微生物等)发生吸附一解吸、溶解一沉淀、氧化一还原、络合、矿化等各种反应,伴随有能量的变化,从而引起重金属赋存形态的改变及其迁移、传输的变化。
然而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会随降水渗入地下水系统,进入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同时环境污染将引起土壤中某些重金属离子增加,当土壤中重金属离子含量超过其对重金属离子的自净作用时,将对植物代谢和生长产生严重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模拟重金属在植物、土壤、地下水中迁移的土柱实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会随降水渗入地下水系统,进入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同时环境污染将引起土壤中某些重金属离子增加,当土壤中重金属离子含量超过其对重金属离子的自净作用时,将对植物代谢和生长产生严重影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模拟重金属在植物、土壤、地下水中迁移的土柱实验装置,包括:
淋浴土柱,为设备主要的实验检测结构,所述淋浴土柱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门和第二密封门,所述第二密封门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门底端,所述淋浴土柱顶表面设置有分阶筛网;
分离罐,位于所述淋浴土柱上端,所述分离罐的内部分别连接有地下水管和试剂管道,所述试剂管道位于地下水管对立面;
第一重金属检测器,位于所述分离罐的顶端,所述第一重金属检测器的输出端连接有双管检测棒,所述双管检测棒的一端贯穿分离罐内部;
伺服电机,位于所述淋浴土柱的一端外表面,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连接有传动链,所述传动链的另一端连接有离心管;
第二重金属检测器,位于所述伺服电机底端,所述第二重金属检测器的输出端连接有单管检测棒,所述单管检测棒的一端贯穿淋浴土柱内部;
净化箱,位于所述第二重金属检测器的对立面,所述净化箱的前端设置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内部连接有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的两端分别贯穿净化箱与淋浴土柱内部;
钛合金箱,位于所述淋浴土柱底部,所述钛合金箱内部设置有第三重金属检测器,所述第三重金属检测器的关于钛合金箱中心点对称分布,所述第三重金属检测器输出端连接有内管检测棒。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淋浴土柱与第一密封门和第二密封门构成转动结构,所述第一密封门和第二密封门的弧度与淋浴土柱弧度相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密封门和第二密封门与淋浴土柱连接面通过密封条进行密封强化,不仅可以增加密封性,同时还增加连接强度,避免内部压力过高而导致密封性被破坏,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关第一密封门和第二密封门对内部的物料进行取放,增加了实验过程操作的便捷性。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离罐底端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的内表面设置有金属密封圈,所述金属密封圈与分离罐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封盖的左右两端呈半弧形状结构,所述封盖的内部连接有螺栓,所述金属密封圈的内部开设有连接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技学院,未经安徽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692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