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生物传感器的智能穿戴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66101.X | 申请日: | 202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98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洪伟;管一鸣;程勇;史寿增;梅列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澄小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2B3/04 | 分类号: | A42B3/04;A42B3/22;G01N21/17;G05B19/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殷娟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生物 传感器 智能 穿戴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传感器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头盔,所述头盔内设置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内活动设置有透明挡板;所述头盔的底端设置有第一绑绳,所述第一绑绳上设置有第二绑绳,所述第二绑绳上设置有鼻罩,所述鼻罩上位于鼻翼两侧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本发明通过设置鼻罩,并在鼻罩上设置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在常态下,激光发射器发射的调制激光可以穿过鼻翼被激光接收器接收,而当鼻翼内部吸入了过多的颗粒时,可以吸收和反射激光发射器发射的调制激光,从而使得述激光接收器接受到的光线强度远低于阈值,此时可以通过透明挡板对人的面部进行遮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生物传感器的智能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手表、手环、眼镜、头盔、服饰等。现有技术中用于工业的安全头盔通常只具备简单的物理防护功能,但是工业环境往往较为复杂,突发情况较多,在现场突发灰尘、粉尘扬起时,会导致现场的施工人员可能注意不到灰尘、杂质对面部尤其是眼部的伤害,因而除了对头部进行物理防护之外,还需要在灰尘较多时对使用者的眼部、鼻部、嘴部甚至整个脸部进行防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基于生物传感器的智能穿戴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生物传感器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头盔,所述头盔内设置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内活动设置有透明挡板;
所述头盔的底部设置有挡边,所述挡边上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透明挡板上下运动,所述挡边上还设置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驱动机构电性连接;
所述头盔的底端设置有第一绑绳,所述第一绑绳上设置有第二绑绳,所述第二绑绳上设置有鼻罩,所述鼻罩上位于鼻翼两侧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所述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均与控制组件电性连接;
所述激光发射器发射调制激光,所述激光接收器接受到的光线强度低于阈值则反馈给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驱动驱动机构运行将透明挡板从收纳腔内伸出。
可选地,所述收纳腔采用弧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头盔上位于收纳腔外侧的位置开设有空气腔,所述空气腔采用弧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由微型直流电机、齿轮组、齿条构成;
所述齿条贴合设置在透明挡板的表面,所述齿轮组轴连接在挡边的内壁上,所述微型直流电机安装在挡边上,所述齿轮组的输入端与微型直流电机的输出轴键连接,所述齿轮组的输出端与齿条啮合。
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锁紧组件。
可选地,所述锁紧组件由卡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限位块、弹簧构成;
所述挡边上开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外界连通;
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第三连杆固定,所述第三连杆间隙贯穿至第二腔体内,所述限位块远离第三连杆的一端设置有弹簧;
所述第三连杆位于第二腔体内的部分与第二连杆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杆远离第三连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杆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与卡块固定连接,所述透明挡板上开设有多个与卡块配合使用的卡槽。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卡块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卡块对称设置。
可选地,所述卡块采用球形结构,所述卡槽采用弧形结构。
本发明具备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澄小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澄小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661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