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变堆包层全堆氚增殖比的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65136.1 | 申请日: | 202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91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屈伸;曹启祥;王学人;段旭如;王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梁田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变 包层 全堆氚 增殖 优化 方法 装置 设备 介质 | ||
1.聚变堆包层全堆氚增殖比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对聚变堆产氚包层系统的初始方案进行三维中子输运计算,进行各功能区的几何边界微扰动及密度微扰动下的一阶微扰与二阶微扰计算,得到初始方案在各微扰状态下各氚增殖区的多群氚增殖比;
根据所述初始方案在各微扰状态下各氚增殖区的多群氚增殖比,计算在各微扰状态下各氚增殖区各能群的微扰系数:一阶微扰系数、二阶微扰系数;根据所述微扰系数,得到整个包层系统的氚增殖比随各功能区边界扰动量与各功能区密度扰动量的多维二阶解析函数;
根据所述多维二阶解析函数,采用模拟退火算法找出整个包层模块在微扰计算有效区间内的全堆最优解;
重复上述步骤,多次迭代直至收敛,得到聚变堆产氚包层的产氚性能最优方案;
所述多维二阶解析函数的公式如下:
式中,Δlk为第k个功能区几何边界的扰动量;Δρk为第k个功能区密度的扰动量;m为功能区的总数;n为氚增殖区总数;g为能群数量;0TBR为初始方案下整个包层模块的氚增殖比;为第k个功能区在几何扰动下第i个氚增殖区第j群的一阶微扰系数;为第k个功能区在几何扰动下第i个氚增殖区第j群的二阶微扰系数;为第k个功能区在密度扰动下第i个氚增殖区第j群的一阶微扰系数;为第k个功能区在密度扰动下第i个氚增殖区第j群的二阶微扰系数;
所述的采用模拟退火算法找出整个包层模块在微扰计算有效区间内的全堆最优解;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A:初始化各参数:退火初始温度T0、退火终止温度TF、退火温度T=T0、马氏链长度lMarkov、退火系数λ;
步骤B:对各功能区几何边界扰动量、密度扰动量分别产生随机扰动;
步骤C:计算随机扰动后全堆氚增殖比的增量ΔTBR,并对扰动后全堆氚增殖比的增量ΔTBR进行判断,若ΔTBR≥0,则接受该扰动,并将扰动后的变量作为下一步扰动的起点,其中,扰动后的变量包括几何边界的扰动量、密度扰动量与全堆TBR;若ΔTBR<0,则以概率e-ΔTBR/T接受当前扰动,否则以扰动前的状态作为下一步扰动的起点;
步骤D:对步骤B、C循环操作,直到不接受扰动后状态的次数达到lMarkov为止后进行降温;
步骤E:对步骤D循环操作,直到T<TF为止,完成各功能区几何边界扰动量在微扰计算有效区间内最优解的寻找;其中:
e1、若最优解中某功能区的厚度小于等于0,则移除与该功能区相邻的冷却隔板,返回步骤A;e2、若最优解中某功能区的厚度大于等于工程可行性下的最大厚度或密度大于等于工程可行性下的最大密度,则在该功能区中添加一块冷却隔板,返回步骤A;若不满足e1和e2这两种情况,则把该优化方案作为最优,并输出全堆最优解;
所述步骤C中计算随机扰动后全堆氚增殖比的增量采用的公式为:
ΔTBR=TBR(Δl′1,Δl'2…Δl'm,Δρ′1,Δρ'2…Δρ'm)
-TBR(Δl1,Δl2…Δlm,Δρ1,Δρ2…Δρm)
式中:ΔTBR为随机扰动后包层系统全堆氚增殖比增量;Δl'm为第m个功能区几何边界随机扰动后的扰动量;Δρ'm为第m个功能区的密度随机扰动后的扰动量;Δlm为第m个功能区几何边界随机扰动前的扰动量;Δρm为第m个功能区的密度随机扰动前的扰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变堆包层全堆氚增殖比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堆最优解包括各功能区几何边界的最优扰动量、最优密度扰动量和最优解下的全堆氚增殖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未经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6513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