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耙吸挖泥船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62047.1 | 申请日: | 202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12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伍蓉晖;黄高峰;孙文利;张雷;吴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3/88 | 分类号: | E02F3/88;E02F9/06;E02F5/28;B63B35/00;B63B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汪莉萍 |
地址: | 510727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挖泥船 | ||
本发明涉及耙吸挖泥船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船体结构及耙吸挖泥船。船体结构包括船底板、舷侧结构和气泵,两个舷侧结构沿船体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于船底板的两侧,并与船底板焊接连接。两个舷侧结构的底面形成船体的船底面,船底板沿船体的高度方向高于船底面,以使两个舷侧结构与船底板围成空腔。气泵能够向空腔内充气。耙吸挖泥船通过采用上述的船体结构,使得船底板与两个舷侧结构的底部围成空腔,通过泵体向空腔内充气,使得空腔形成气层。该气层能够隔绝船底板与水,减少了船体与水的接触面积,同时通过气层实现了船底面与水之间的空气润滑,从而减少了船舶航行的粘滞阻力和推进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耙吸挖泥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体结构及耙吸挖泥船。
背景技术
耙吸挖泥船为自航式挖泥船,通过置于船体两舷或尾部的耙头吸入泥浆,以边吸泥、边航行的方式工作。
耙吸挖泥船的航行推进功率消耗占据了整船功率消耗的70%~80%,由于舱容需求和吃水限制,耙吸挖泥船多采用肥大型设计,且具有水平的船底面。船体与水的接触面积较大,增加了耙吸挖泥船的推进阻力和功耗,导致航速普遍不高,提高了船舶的运营成本。
因此,需要一种有效的船体结构来协助耙吸挖泥船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体结构及耙吸挖泥船,以减少船体与水的接触面积,节约航行能耗。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船体结构,包括:
船底板;
舷侧结构,两个所述舷侧结构沿船体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于所述船底板的两侧,并与所述船底板焊接连接;两个所述舷侧结构的底面形成所述船体的船底面,所述船底板沿所述船体的高度方向高于所述船底面,以使两个所述舷侧结构与所述船底板围成空腔;以及
气泵,被配置为能够向所述空腔内充气。
进一步地,所述船体结构还包括:
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空腔内的气压;所述气泵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测量值小于设定值时打开;或者,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测量值等于设定值时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空腔沿所述船体的高度方向的高度为200mm~300mm。
进一步地,所述船底板上开设有连通于所述空腔的注气孔,所述气泵设置于纵向三角舱内,所述气泵的充气管路连接于所述注气孔上。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注气孔内均设置有防水透气阀。
进一步地,所述船底板为水平板。
一种耙吸挖泥船,包括上述的船体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出的船体结构,船底板与两个舷侧结构的底部围成空腔,通过泵体向空腔内充气,使得空腔形成气层。该气层能够隔绝船底板与水,减少了船体与水的接触面积。同时气层实现了船底面与水之间的空气润滑,从而减少了船舶的航行的粘滞阻力和推进能耗,节约了航行能耗。
本发明提出的耙吸挖泥船采用上述船体结构,减少了船体与水的接触面积,同时气层实现了船底面与水之间的空气润滑,从而减少了船舶的航行的粘滞阻力和推进能耗,节约了航行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船体结构的横向剖视图。
图中部件名称和标号如下:
10、空腔;1、船底板;2、舷侧结构;3、纵向三角舱;4、泥门;5、泥门油缸;6、抽舱门;7、泥舱。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620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装箱船横隔舱总段的落地翻身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双面使用淋浴花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