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杂截面结构柱的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61928.1 | 申请日: | 202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1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郭全玉;王会;李贤杰;张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冶冶金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32 | 分类号: | E04C3/32;E04C3/36;E04G2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白晓晰 |
地址: | 2019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杂 截面 结构 安装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杂截面结构柱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钢骨柱上标记箍筋的固定位置。按照箍筋的标记位置将箍筋固定在钢骨柱上。将固定有箍筋的钢骨柱吊装至安装位置。焊接位于安装位置的钢骨柱。将焊接完成的钢骨柱的主筋设置在合适位置。将设置在合适位置的主筋与钢骨柱的箍筋绑扎,完成结构柱的安装。本申请的安装方法作业效率更高,安装速度快,且工人安装方便,施工过程更加安全高效。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土木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杂截面结构柱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以宝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项目的主厂房大屋盖结构柱为例,本项目主厂房结构柱的钢筋安装是一大难点,该独立钢筋混凝土柱箍筋采用C10mm、C12mm、C14mm间距100mm,高度约60米,钢筋数量及重量巨大,垂直运输困难,按照爬模施工方法:一模浇筑4.5m,需绑扎箍筋874道,钢筋数量巨大且工人操作空间有限,施工耗时。常规的箍筋绑扎方法为将钢筋成捆吊装至临时搭设的施工操作平台,由工人两人一组,纯人工将每肢箍筋沿主筋方向自上而下滑落然后进行绑扎,如此循环作业直至每模近千道箍筋安装完成方能进行下道工序。常规的箍筋安装工艺费时费力且处于高空作业,其安全性较低,难以保证安全文明施工及该项目极为紧张的工期。
本申请提供一种复杂截面结构柱的安装方法,能够解决较高的复杂截面柱子箍筋绑施工难度较大,常规钢筋安装方法效率低,不利于工程进度的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杂截面结构柱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钢骨柱上标记箍筋的固定位置。按照箍筋的标记位置将箍筋固定在钢骨柱上。将固定有箍筋的钢骨柱吊装至安装位置。焊接位于安装位置的钢骨柱。将焊接完成的钢骨柱的主筋设置在合适位置。将设置在合适位置的主筋与钢骨柱的箍筋绑扎,完成结构柱的安装。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箍筋包括焊接箍筋和绑扎箍筋,将焊接箍筋焊接在钢骨柱上,将绑扎箍筋绑扎在焊接箍筋上。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钢骨柱包括第一纵向柱、第二纵向柱、第三纵向柱、第四纵向柱,第一纵向柱、第二纵向柱、第三纵向柱、第四纵向柱分别位于方形的四个角,且沿顺时针方向顺序布置。钢骨柱还包括第一横向柱、第二横向柱、第三横向柱和第四横向柱,第一横向柱连接第一纵向柱和第二纵向柱,第二横向柱连接第二纵向柱和第三纵向柱,第三横向柱连接第三纵向柱和第四纵向柱,第四横向柱连接第四纵向柱和第一纵向柱。焊接箍筋包括第一横向焊接箍筋、第二横向焊接箍筋、第三横向焊接箍筋和第四横向焊接箍筋,第一横向焊接箍筋连接第一纵向柱和第二纵向柱,第二横向焊接箍筋连接第二纵向柱和第三纵向柱,第三横向焊接箍筋连接第三纵向柱和第四纵向柱,第四横向焊接箍筋连接第四纵向柱和第一纵向柱,第一横向焊接箍筋、第二横向焊接箍筋、第三横向焊接箍筋和第四横向焊接箍筋位于同一平面。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横向焊接箍筋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横向焊接箍筋分别位于第一横向柱的两侧。第二横向焊接箍筋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横向焊接箍筋分别位于第二横向柱的两侧。第三横向焊接箍筋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横向焊接箍筋分别位于第三横向柱的两侧。第四横向焊接箍筋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四横向焊接箍筋分别位于第四横向柱的两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绑扎箍筋包括第一横向绑扎箍筋和第二横向绑扎箍筋,第一横向绑扎箍筋横置并绑扎在第一横向焊接箍筋和第三横向焊接箍筋上,且位于第一横向焊接箍筋和第三横向焊接箍筋的下方,第二横向绑扎箍筋横置并绑扎在第二横向焊接箍筋和第四横向焊接箍筋上,且位于第二横向焊接箍筋和第四焊接箍筋的上方。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横向绑扎箍筋的数量为多个,各第一横向绑扎箍筋间隔预设距离布置。第二横向绑扎箍筋的数量为多个,各第二横向绑扎箍筋间隔预设距离布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绑扎箍筋还包括方形环状绑扎箍筋,正方形环状绑扎箍筋环绕并绑扎在第一横向焊接箍筋、第二横向焊接箍筋、第二横向焊接箍筋和第四横向焊接箍筋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冶冶金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冶冶金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619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