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微藻实现碳中和的工业废气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59059.9 | 申请日: | 202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1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林占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莆田市烛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B01D53/62;C12M1/107;C12M1/34;C12M1/36;C12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1139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实现 中和 工业 废气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微藻实现碳中和的工业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微藻培养容器,微藻培养容器为窄高平铺式容器,微藻培养容器的高小于0.2m,微藻培养容器的底面与水平面相平行且底面的面积大于2m2,微藻培养容器的顶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且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底面相重合,用于光源入射的顶面为透明且具有预设透光性能的材质构成;底面设置有用于通入二氧化碳的阵列微孔,阵列微孔与二氧化碳预备室相连接,二氧化碳预备室与第一管道相连接,第一管道用于通入二氧化碳;顶面的倾斜顶端连接有排气口,排气口通过第二管道与装载有氧气吸附剂的氧气吸附箱相连接,氧气吸附箱连接至第一管道。本发明可以有效提高微藻对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碳的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中和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微藻实现碳中和的工业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在很多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大量含有二氧化碳的废气,直接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因此需要对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脱除,这也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工业二氧化碳废气处理主要有物理填埋,化学吸收和生物处理三类方法。物理填埋对地壳潜在影响危害未能排除;常用的化学吸附试剂选择性小,腐蚀性大,应用设备复杂。物理和化学方法的这些潜在不利因素,正限制他们的广泛应用。作为维持地球圈碳循环的重要缓冲阀,以微藻为代表光合作用生物,能快速吸收二氧化碳;为我们解决尾气中碳排放,利用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微藻处理工业二氧化碳废气一来可以将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氧气和糖,二来可以促进微藻成长,用于制药、食品、动物养殖等。但是现有利用微藻对二氧化碳进行处理的技术,一般都是将二氧化碳通入柱形培养容器,然后进行光合作用,这样导致:一、微藻重叠得不到足够的光照,光合作用效率下降;二、二氧化碳浓度越来越低导致,光合作用效率下降。因此,现有技术对含二氧化碳的废气处理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的一部分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微藻实现碳中和的工业废气处理装置,旨在提高对二氧化碳的处理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微藻实现碳中和的工业废气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微藻培养容器,所述微藻培养容器为窄高平铺式容器,所述微藻培养容器的高小于0.2m,所述微藻培养容器的底面与水平面相平行且所述底面的面积大于2m2,所述微藻培养容器的顶面相对于所述水平面倾斜设置且在所述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底面相重合,用于光源入射的所述顶面为透明且具有预设透光性能的材质构成;所述底面设置有用于通入二氧化碳的阵列微孔,所述阵列微孔与二氧化碳预备室相连接,所述二氧化碳预备室与第一管道相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用于通入二氧化碳;所述顶面的倾斜顶端连接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通过第二管道与装载有氧气吸附剂的氧气吸附箱相连接,所述氧气吸附箱连接至所述第一管道;
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用于:
打开所述阵列微孔将所述二氧化碳通入所述微藻培养容器;其中,所述二氧化碳为工业废气经过多重过滤后获得的,所述二氧化碳进入所述微藻培养容器中经微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所述氧气和残余的所述二氧化碳通过所述排气口进入所述氧气吸附箱,经氧气吸附剂吸收氧气,残余的所述二氧化碳进入所述第一管道构成循环。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多重过滤器,所述多重过滤器与所述第一管道进行连接;
所述多重过滤器,用于过滤所述工业废气,获得所述二氧化碳。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氧气吸附箱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处的第一气体速率传感器和设置在所述多重过滤器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处的第二气体速率传感器;
所述第一气体速率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氧气吸附箱向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一排气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莆田市烛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莆田市烛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590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