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表及其掉零线检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58485.0 | 申请日: | 202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603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周星;彭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1/02 | 分类号: | G01R11/02;G01R11/00;G01R31/6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王丹 |
地址: | 6117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表 及其 掉零线 检测 电路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表及其掉零线检测电路。掉零线检测电路包括整流电路、分压电路以及检测电路。整流电路的输入端接入三相交流电;分压电路包括第一分压电路以及第二分压电路;第一分压电路连接于交流电的相线与零线之间;第二分压电路连接于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地线之间,其中,地线与零线电连接;检测电路与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在零线断路的情况下,第一分压电路与第二分压电路串联连接于交流电的相线与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之间;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的电压,以根据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的电压确定零线的连接状态。本申请提供的电表的掉零线检测电路具有较宽的电压检测范围,因此将不受电网电压波动影响,具有较好的检测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表及其掉零线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电能表的零线掉落,或者被窃电者剪断会造成计量不准确,也可能引起安全隐患。因此,电能表需要零线检测功能以准确判断零线是否掉落。目前,现有的检测方法通过一个比较器判断掉零线前后的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比较器的判断阈值无法根据输入电压动态调整,导致检测的电压范围窄,因此检测的可靠性不高。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能够检测电表的零线连接状态的电表的掉零线检测电路。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零线连接状态检测的电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表的掉零线检测电路,掉零线检测电路包括整流电路、分压电路以及检测电路。其中,整流电路的输入端接入三相交流电。分压电路包括第一分压电路以及第二分压电路;第一分压电路连接于交流电的相线与零线之间;第二分压电路连接于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地线之间,其中,地线与零线电连接;检测电路与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在零线断路的情况下,第一分压电路与第二分压电路串联连接于交流电的相线与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之间;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的电压,以根据输出端的电压确定零线的连接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检测电阻以及第二检测电阻;第一检测电阻与第一检测电阻串联形成第一检测电路;第一检测电路的一端与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整流电路的输出参考端连接;第一检测电阻与第一检测电阻之间设有第一检测点,以通过第一检测点的电压确定零线的连接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开关电路,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一电阻以及第一电源;第一开关管的基极连接第一检测点,集电级通过第一电阻连接第一电源,发射极连接电表的地线;在第一电阻与第一开关管对应的集电级之间设有第二检测点;在第一开关管导通的情况下,第二检测点接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检测电阻以及第二检测电阻的阻值根据第一开关管的导通阈值确定的,以在零线断路的情况下,使第一开关管的导通,并在零线通路的情况下,使第一开关管的断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检测电路还包括光耦电路;光耦电路与第二检测点电连接;在第一开关管导通的情况下,光耦电路发光。
在一个实施例中,光耦电路包括第二开关管、第二电阻以及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开关管的基极接入第二检测点,发射极接入第一电源,集电极通过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电阻与电表的地线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串联与第二电阻与第二开关管对应的集电极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光耦电路还包括第二电源、第三电阻以及第一三级管;第一三级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接入第二电源、发射极接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改变,引起第一三级管中电流改变;第三电阻与第一三级管对应的集电极之间设有第三检测点,以通过第三检测点的输出电压确定零线的连接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584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