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电线覆冰监测和预警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58476.1 | 申请日: | 2021-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4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 发明(设计)人: | 戚玉玲;刘廷;谢安美;彭长征;常海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飞赛精密钣金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L5/04 | 分类号: | G01L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朱鹏程 |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电线 监测 预警 方法 系统 | ||
1.一种输电线覆冰监测和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实时获取每根线缆的重量并生成拉力值数据;
间隔获取拉力值数据,并将拉力值数据输入至预设有拉力基准值的拉力判断模型中,生成判断结果;
信号当判断结果为拉力值数据持续超过拉力基准值,则向运维用户端发送预警,所述运维用户端与负责该线缆的运维工作人员绑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覆冰监测和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判断结果为拉力值数据持续超过拉力基准值,则向运维用户端发送预警信号,所述运维用户端与负责该线缆的运维工作人员绑定的步骤,包括步骤:
当判断结果为拉力值数据持续超过拉力基准值,则获取该线缆的位置信息;
基于线缆的位置信息,筛选出距离该线缆位置最近的运维用户端并发送预警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覆冰监测和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间隔获取拉力值数据,并将拉力值数据输入至预设有拉力基准值的拉力判断模型中,生成判断结果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
基于间隔获取拉力值数据,以时间为X轴、拉力值数据为Y轴创建用于反映拉力值数据变化的拉力趋势图;
将拉力基准值标注至拉力趋势图中,并将拉力趋势图发送至运维用户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覆冰监测和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间隔获取拉力值数据,并将拉力值数据输入至预设有拉力基准值的拉力判断模型中,生成判断结果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
实时获取相邻的两个拉力值数据,计算并实时生成拉力值变量;
将拉力值变量输入至包含有变量基准值和预设时间的变量比较模型中,实时生成比较结果;
基于比较结果,若在一段预设时间内,实时的拉力值变量均大于变量基准值,则向运维用户端发送异常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覆冰监测和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间隔获取拉力值数据,并将拉力值数据输入至预设有拉力基准值的拉力判断模型中,生成判断结果的步骤,包括步骤:
设置获取拉力值数据的间隔时长,每隔一次间隔时长获取一次拉力值数据并发送至拉力判断模型中;
设置校准次数为若干次,若连续获取到的若干次拉力值数据均大于拉力基准值,则生成拉力值数据持续超过拉力基准值的判断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覆冰监测和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线覆冰监测和预警方法,还包括步骤:
实时获取线若干缆中导线和地线之间的距离数据;
将距离数据发送至预设有距离基准值的距离监控模型中;
基于距离监控模型,当距离数据小于距离基准值超过预设的时长,则向运维用户端发送警告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覆冰监测和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距离监控模型,当实时距离数据小于距离基准值超过预设的时长,则向运维用户端发送警告信号的步骤后,还包括步骤:
基于警告信号和预警信号,当运维用户端同时接收到警告信号和预警信号时,生成声光报警信号并发送至运维用户端;
基于声光报警信号生成提示消息发送至负责人用户端,所述负责人用户端绑定多个运维用户端的负责人。
8.一种输电线覆冰监测和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模块:
拉力值获取模块,用于实时获取每根线缆的重量并生成拉力值数据;
拉力判断模块,用于间隔获取拉力值数据,并将拉力值数据输入至预设有拉力基准值的拉力判断模型中,生成判断结果;
预警模块,用于当判断结果为拉力值数据持续超过拉力基准值,则向运维用户端发送预警信号,所述运维用户端与负责该线缆的运维工作人员绑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飞赛精密钣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飞赛精密钣金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5847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单晶高压涡轮叶片失效涂层的去除方法
- 下一篇:芯片封装结构及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