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质传感器异常数据检测与故障诊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55726.6 | 申请日: | 202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8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蔡倩倩;朱雅璐;孟伟;麦达明;鲁仁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44329 | 代理人: | 戴绪霖 |
地址: | 51006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质 传感器 异常 数据 检测 故障诊断 方法 | ||
1.一种水质传感器异常数据检测与故障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收集N个无标签样本水质传感器数据集{D1,D2,…DN}并进行预处理,每个数据集Di包含m个时间段的检测数据,Di=[V1,V2,…,Vm],其中Vi为多维数据点,表示某个时间段的水质传感器检测的水质情况;
数据预处理的过程为:
对于单个数据集Di,随机抽取r2个向量,并合成n*r*r维的张量,其中包含的n维单项指标数作为深强化学习单次采样回合episode的初始状态S;
步骤2,构造深强化学习网络
步骤2.1,深强化学习网络包括Alex卷积神经网络和Actor_Critic网络,使用Alex卷积神经网络提取每个数据点之间的数据差异特征,Actor_Critic网络作为决策与评价网络;
其中,Alex卷积神经网络从前至后包含五个卷积层,每个卷积层中设置一个卷积核,前后相邻的卷积层之间设置激活函数ReLU函数与一个池化层,最后一个池化层之后接一个平滑层Flatten,实现卷积层与全连接层的过渡;在卷积神经网络与Actor_Critic网络之间连接一个自适应平均池化层;
Actor_Critic网络包括决策网络Actor与评价网络Critic,决策网络Actor包含两个输出层分别输出参数均值μ与方差σ,构成生成动作action的高斯概率分布,增加动作的探索能力;其中a为动作action的输出,表示为生成的超平面的权重W与偏差b;评价网络Critic包含两个隐藏层,一个输出层,输出评估在状态S下的评价值函数值,评估函数值越大,则表明这个状态S越优;
步骤2.2,决策网络Actor输出n+1个均值μ与均方差σ,n为一个多维数据点Vi的维度,即传感器数据的测量指标数;其中n个高斯概率分布生成超平面U的权重W=[W1,W2,..Wn],一个高斯概率分布生成超平面U的偏差b,U=[W1,W2,..Wn]Vi+b;超平面U将数据集分割为正区域,负区域与超平面区域;其中正区域内是正常数据点,负区域内是异常数据点,超平面区域为超平面上的点;
步骤3,根据多维数据点的概率密度特性,建立作为强化学习中智能体进行交互的环境,设置每次智能体与环境交互的动作和得到的回报;所述动作为每次对多维数据点进行分类的超平面,得到的回报为衡量生成这次超平面的分类效果的好坏的值;
步骤4,针对深强化学习网络,输入样本数据,进行迭代训练至总回报值稳定收敛,提取网络模型参数保存最优的模型;
步骤5,将待检测的无标签样本传感器数据集输入模型中,生成多个超平面;
根据不同的超平面,将无标签样本传感器数据集划分为不同程度的正负区域:正区域为正常数据,负区域为异常数据;检测出现在准确度较低的超平面的负区域的数据点,将其视为异常数据;记录数据点多次出现在准确度较低的超平面的负区域时的对应的传感器,判断该传感器可能发生故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传感器异常数据检测与故障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Alex卷积神经网络中,每个卷积层中设置一个卷积核,维度为5*5*n;卷积层维度输出公式其中w为输入尺寸r,即输入的n*r*r维的张量,k为卷积核的维度5,p为填充0,s为步长1;池化层维度输出公式其中w为卷积层输出维度,k为池化窗口的维度3,s为步长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5572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